2021年國內糧食產量處于歷史高位,且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政策與市場之間的博弈較為激烈,階段性市場行情凸顯;因供需格局分化,糧食品種間市場行情走勢分化。預計2022年國內糧價整體仍將處于高位運行狀態,價格影響流通市場購銷格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同比增長0.7%,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同比增長2%,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54億畝,比上年增加283萬畝,同比增長0.8%,產量2739億斤,比上年增加54億斤,同比增長2%;稻谷播種面積4.49億畝,比上年減少231萬畝,同比下降0.5%,產量4257億斤,比上年增加20億斤,同比增長0.5%;玉米播種面積達6.5億畝,比上年增加3090萬畝,同比增長5%,玉米產量5451億斤,比上年增加238億斤,同比增長4.6%。
2021年國內糧食產量處于歷史高位,且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政策與市場之間的博弈較為激烈,階段性市場行情凸顯,因供需格局分化,糧食品種間市場行情走勢分化。
2021年國內小麥質量下降,疊加小麥大規模替代玉米作為飼用需求,很大程度上影響麥市供需格局,小麥年度內產量不足需求量。政策性小麥庫存量明顯下降,麥價同比明顯上漲,主產區小麥托市收購未啟動,面粉企業與飼料企業爭糧現象較為明顯。
2021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高位運行,很大程度上影響購銷格局,玉米市場階段性行情凸顯,市場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新季玉米播種面積增加提振產量,小麥及稻谷大規模飼用替代擠壓玉米需求,與此同時,非主糧大量進口進一步擠占國產玉米市場份額。
2021年國內稻谷市場價格重心整體下降,需求疲軟以及供給充足制約其市場行情走勢,疫情階段性暴發影響稻谷市場購銷格局,國家臨儲稻谷成交較為低迷,主產區新季稻谷托市收購啟動范圍較上年明顯擴大。
展望2022年國內糧食市場,預計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糧食播種有望增加生產受到高度重視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闡述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提出,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是中央首次把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體現了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提出要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超過6.5億噸;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各省份均在本地“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確保糧食安全的生產目標。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四五”時期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1-2030)》預計,未來10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將取得重要進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億畝以上,建成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將達到10億畝左右。
市場化收購為主流稻麥飼用替代或降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支持有條件的省份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
2022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經國務院批準,2022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較上年提高2元。預計2022年國內主產區稻谷最低收購價仍將以上調為主,進一步夯實稻谷市場價格底部空間;2022年國內主產區小麥最低收購價啟動的可能性不大,但稻谷最低收購價啟動的概率較高,最低收購價收購量仍將處于近年來低位,以市場化收購為主、最低收購價收購為輔的收購格局仍將持續,惜售與囤糧等現象仍將持續。
近年來,隨著國內糧價變化,品種間的比價效應、替代效應將使得其互相之間形成制約,2022年國內玉米與稻麥市場價格之間的關系將很大程度上影響飼用替代力度,預計2022年國內稻麥飼用替代規模有望回落。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21/2022年度國內小麥飼用消費量3560萬噸,較上年度下降240萬噸;稻谷飼料消費及損耗量為3050萬噸,較上年度下降300萬噸。
面對復雜多變的糧食市場形勢和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國內政策已經從管控價格和粗略調控向管控預期和精細調控轉型,預計2022年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精準調控,不斷充實政策“工具箱”。
全球糧食價格高企制約國內進口力度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11月國內糧食進口量15094.3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小麥進口量883萬噸,同比增長17.8%;玉米進口量2702萬噸,同比增長199.4%;稻谷及大米進口量438萬噸,同比增長96.8%;高粱進口量871萬噸,同比增長104.1%;大麥進口量1146萬噸,同比增長61.5%。
2021年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2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請和分配細則。其中,2022年小麥(包括其粉、粒)963.6萬噸,90%為國營貿易配額;2022年玉米(包括其粉、粒)720萬噸,60%為國營貿易配額;2022年大米(包括其粉、粒)532萬噸,長粒米266萬噸、中短粒米266萬噸,50%為國營貿易配額。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1-2030)》預計,未來10年,我國全球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將會顯著增強,雙循環格局下的農產品貿易更加活躍,貿易伙伴更趨多元;作為國內品種調劑的大米、小麥進口量將保持一定水平,維持在進口配額范圍內,玉米進口量將從展望期初的高位持續回落。
美國農業部2021年12月全球供需報告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為2.7818億噸,玉米期末庫存為3.0554億噸,大米期末庫存為1.868億噸。荷蘭合作銀行稱,由于消費者囤貨、能源和運輸價格高企、惡劣天氣以及美元走強,2022年食品價格可能會保持在歷史高位附近,全球糧價高企導致內外價差倒掛或將制約國內進口力度,但我國糧食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
加工行業競爭加劇品質品牌效應凸顯
成本高企疊加下游市場需求不暢,加劇國內加工企業生存難度,中小型加工企業加速淘汰,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中品牌效應凸顯。當前國內糧食加工行業集中度仍偏低,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加速擴產,隨著其產能快速擴張和市場爭奪,產品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競爭加劇壓制利潤水平。
與小型糧食加工企業相比,大型糧食加工企業上下游議價能力強,從銷售渠道來看,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具備全國產能布局,銷售半徑較大,運輸成本也相對較低,其開工率遠高于小型糧食加工企業。預計2022年稻麥加工業因口糧消費需求增速緩慢,面臨的競爭仍將較為激烈;而飼用需求因增速明顯,飼企經營格局相對較好。
隨著餐飲連鎖化和城鎮化推進,品牌糧油的需求增加,連鎖餐飲企業出于食品安全考慮,更加傾向于品牌糧油產品,而家庭端則因城鎮化推進和健康意識提高,增加對品牌包裝糧油的消費?!吨袊r業展望報告(2021-2030)》指出,農產品消費需求剛性增長,肉類、禽蛋、奶制品、水產品消費增長較快,飼料糧消費需求增加明顯。
糧價仍將高位運行品種之間走勢分化
近年來,國內糧食連年豐收,全社會庫存充裕,但隨著人口數量增加,消費結構、營養水平提升,加上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國在糧食安全方面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5日至26日召開,會議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面積,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從國內主糧供求平衡情況來看,當年國內糧食產量仍然超過消費量,國內谷物市場供求總體寬松,但存在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飼料糧供應偏緊。2021年國內糧價高位運行,很大程度上影響糧食市場供需格局。一方面,國內糧食種植面積擴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另一方面,國內糧食進口量處于歷史高位,進一步提升供給能力。
預計2022年國內糧價整體仍將高位運行,但明顯上行面臨的供需和政策阻力加大,糧食品種間因供需格局分化,其市場行情走勢將呈現分化態勢。由于國內政策性稻谷庫存數量高企,且終端需求難有明顯改觀,2022年稻谷市場行情走勢面臨的政策阻力較大;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明顯下降、制粉剛需以及小麥仍具有大規模飼用替代優勢,將使得國內麥市供需格局進一步趨緊,政策與市場之間的博弈將較為激烈,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價差有望逐步回歸到合理區間;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刷新歷史新高的難度較大,階段性市場行情仍將凸顯,優質優價特征將較為明顯,品種間的關聯度仍將較為緊密。
隨著國內糧食市場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市場化氛圍進一步提升,預期對糧食市場階段性供需格局影響程度加大,這也將加大國內糧食市場價格波動幅度,主產區新季糧食產量和質量情況,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內糧食市場供需格局以及市場主體購銷心理。
在國內糧食市場化氛圍明顯的情況下,國有糧食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加大,政策性業務收入將明顯下降;國有糧食企業應轉變思維,圍繞糧食產業鏈從服務上做文章,立足為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主體提供烘干、整理、倉儲等服務,與其建立利益共同體;糧食貿易商應進一步提高市場敏感度,加強政策關注度,提升糧食市場研判能力,在糧食流通環節通過提質降本達到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