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堅持以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為基礎,加強工作指導,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夯實基層監管體系,全面推行網格化監管模式,特別是把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隊伍作為基層監管力量的重要補充。目前,全省共登記村級協管員1.3萬名,基本實現農業村級協管員全覆蓋。
一是落實網格化監管,明確協管員工作職責。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推行定監管對象、定監管人員、定監管任務、工作業績考核的網格化基層監管模式”,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印發《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層網格化監管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的通知》等文件,不斷織密基層監管網絡,夯實基層監管體系。江蘇省把村級協管員隊伍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網格化監管的重要內容,要求以鄉鎮或縣(市、區)為單位組織制定《村級協管員管理辦法》,明確協管員工作職責、工作業績考核內容,每年定期組織開展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定檔給予補助,調動協管員工作積極性。海安市及時跟進鄉鎮機構改革進程,調整協管員管理辦法,要求協管員每年對規模果蔬生產主體巡查不少于12次,規模糧油生產主體巡查不少于4次,平均每月配合采樣5-10個,對考核優秀的協管員給予每年最高1800元的工作補助。句容市在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協管員隊伍基礎上,對農資銷售量較多的鄉鎮選取36名協管員兼任農資店協管員,進一步加強農業投入品源頭管控力度。
二是開展村級服務站點建設,推動田頭監管長效化。以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提升工程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星級評定為抓手,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服務站點建設,明確村級服務站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調查、信息收集上報、宣傳培訓、速測與追溯服務、指導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等職責,推動監管力量向村級延伸,監管對象向散戶覆蓋,監管手段向購買服務拓展,進一步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和速測服務下沉到村組田頭。把村級服務站點建設作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星級評定的重要內容,對不同星級的監管機構,分別給予不同類型的政策、資金、設備、技術扶持,對工作突出的監(協)管人員予以通報表揚,著力解決村級協管員隊伍不穩定問題。2021年從各設區市推薦的172家四星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中,首批認定了20家五星級鄉鎮監管機構,表揚了20名基層監(協)管員,大大調動了基層積極性。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創新監管模式,在馬鞍村成立首家以合格證信息化管理為核心的村級服務站點,率先打造了以承諾達標合格證宣傳培訓、開具查驗為核心,兼顧網格化管理、快速檢測、質量追溯于一體的村級服務模式,為全村218戶農戶提供質量服務。
三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協管員業務水平。穩定基層監管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明確協管員每年接受業務培訓不少于40學時,每年根據重點工作進行培訓部署,不定期開展業務指導;豐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果。吳江區建設12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現場教學(示范)點,把培訓教室落戶示范基地,提高培訓應用效果。東??h組織協管員到泗洪縣現場交流學習,借鑒學習兄弟縣工作經驗,拓展基層人員工作思路。海門區全年分3期組織全體協管員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參加培訓班,依托學院網絡教室和專家資源,讓協管員快速掌握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的任務要求和操作方法,極大提高了工作進度。泰興市利用智慧泰興微信公眾號、農業農村局村務通短信平臺、鄉鎮監管所宣傳欄、電視臺等平臺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不斷提高協管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四是鼓勵基層創新,提升協管員體系工作效能。積極推動“網格化+精準監管”新模式,鼓勵基層創新,結合實際情況豐富和發展村級協管員隊伍。常州市制定發布《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建設》市級地方標準,以地方標準形式賦予村級服務站相應工作職責。江寧區建立了集指導員、信息員、宣傳員“三員”一體的“農安指導員”隊伍,有效完善了現有監管體系,實現了監管與服務的無縫對接。豐縣對村級協管員隊伍建設情況進行總結評估,針對轄區內協管員身兼數職、補貼微薄、技能不足等現狀,將協管員補貼由鄉鎮財政負擔改為縣財政負擔,協管員組成由村兩委人員改為公開向社會招聘,2021年公開聘任56名專職村級監查員,按照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的標準進行培訓,經現場實操考核合格后上崗,專職負責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實現了對田頭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專業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