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詳述,生豬供應持續釋放,母豬淘汰量級不夠,然而豬價暴漲,后備補欄積極性高漲,今年后半年產能去化并不徹底。 (詳見專題調研|豬價大起大落的背后:供大于求 價格卻超預期暴漲 豬價為何“不走尋常路”?以及專題調研二|豬價大起大落的背后:“產能去不盡 后備吹又生”) 截至目前,本輪豬周期至今已有3年5個月,豬周期核心影響因素是供需關系,但疫病或成為豬周期反轉最大變量。實地調研中一線人員基本一致認同,本輪豬周期能否反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冬季疫病控制情況。對于未來豬價,養殖散戶多看好2022年春節前,中大型規模場對于短期看法較為謹慎,多數看好明年年末或后年,某養殖廠負責人坦言:“豬還是太多,母豬殺了,但豬崽還在。” 疫病或成為豬周期反轉的最大變量 一般而言,一次完整的豬周期需要3-4年的時間,自2003年以來,我國已經歷四輪完整豬周期,最近一次豬周期從2018年5月開始,至今已有3年零5個月,受生豬疫情和環保等因素,本輪豬周期豬價振幅較大,豬價高點也遠高于前幾輪周期,投機性明顯加強。 根據布瑞克咨詢數據顯示,本輪豬周期豬價最高值40.97元/公斤,高于前兩輪周期最高值近1倍,最低值低于前一輪,均值高于前一輪。根據調研結果,養殖散戶、規模場經歷非瘟后養殖成本提升,普遍在13元/公斤-16元/公斤之間(該數據不包含折舊成本和疫情損失),2018年之前成本在10元/公斤-12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自動化程度越高,養殖成本可能會越低。 豬周期波動核心影響因素是供需關系,但疫病、政策等因素會直接影響生豬供需,其中,疫病或成為周期反轉的最大變量。
在本次調研活動中,多數散戶和規模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18年非瘟令多數人被動去產能,行業重新洗牌,較大程度改變了中國養豬行業格局。目前非瘟常態化帶來全行業防疫成本、生物安全意識提升,本輪豬周期拐點是否來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冬季疫病控制情況。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在東吳期貨生豬養殖行業風險管理交流會期間表示,全國性疫情極為容易成為一個周期新起點,特別是疫情嚴重損害種源產能情況下,豬價上漲時間長,且價格漲幅大。 今年以來,豬價持續低迷,養殖散戶對疫病防控有所松懈,近期河南豬場有疫病抬頭的跡象。上文種豬場顧某表示,豬價低往往伴隨“情緒成本”,尤其養豬虧錢時大家對消毒、豬群管理會放松,這種成本在規模場和散戶都有體現。 周期拐點存分歧 10月國慶節后,豬價強勢反轉,超出市場預期,豬價討論再次沸沸揚揚,周期拐點眾說紛紜。 不少散養戶看好春節前及明年豬價,他們認為,前幾個月豬價暴跌,母豬產能大幅去化,加之當前疫病抬頭,在此基礎上預計春節前豬價不會大幅回落。 近日,某一線行業人士表示,這輪豬價南方漲幅高于北方,南方帶動北方漲價,近兩天北方屠企開始壓價,但未來10-20天價格不會下來,因為北方第二波冷空氣正在路上。 沿襲此前周期經驗和規律,豬周期拐點來臨往往伴隨著整個行業生豬產能去化徹底,目前來看,當前生豬存欄絕對數量龐大,能繁母豬高于正常保有量,生產慣性增長,同時三元母豬基本淘汰,替換二元母豬繁殖能力明顯高于三元。 根據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新聞發布會,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的生豬是2509萬頭,同比增長95.2%,10月份,達到了3023萬頭,同比增長111%。 基于當前供需情況,多數中大型養殖戶、規模場對明年二季度前豬價持謹慎態度,看好明年四季度。上文規模場負責人薛某表示,即便開展新一輪豬周期,豬價上漲,也很難再達到此前40元/公斤的價格,一頭豬利潤在300-500元之間較為合理。焦作某規模場負責人坦言:“雖然淘汰了不少母豬,但豬還是太多,母豬殺了,豬崽還在。" 文章來源:財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