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 | 發布文號 | 商貿發[2004]491號 |
---|---|---|---|
發布日期 | 2004-10-11 | 生效日期 | 2004-10-11 |
有效性狀態 | 廢止日期 | 暫無 |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暫無 |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擴大農產品出口的精神,商務部、財政部、農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指導性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共同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
特此通知
商 務 部
財 政 部
農 業 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 認 監委
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關于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指導性意見
我國是農業大國,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們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發展農產品出口是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發展農產品出口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實踐證明,擴大農產品出口是增加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發展迅速,我國農產品出口由1990年的不到100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212.4億美元,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 13%,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居世界第六位。同時,農產品出口經營隊伍不斷優化,貿工農一體化的企業成為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出口渠道進一步拓寬,出口品種不斷增加,貿易方式不斷拓展,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初步顯現。這預示著我國農產品出口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但是也應看到,在農產品出口中仍然存在著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加工水平落后、缺乏品牌產品、出口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行業組織發展滯后、缺乏有效的出口服務等問題,亟待加強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4〕1號)"要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的要求,各有關部門在綜合分析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和發展潛力的基礎上,確定了今后擴大農產品出口的目標:力爭在未來4-5年農產品出口達到或超過300億美元,到2013年農產品出口達到或超過400億美元,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有較大改善,企業規模和競爭力有較大提高,市場布局更加合理,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和知名品牌,為邁進小康社會和提前實現翻兩番的目標發揮更大作用。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在今后5-10年,要選擇有一定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水海、園藝、畜禽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作為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重點,同時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原產地標記注冊農產品的出口,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根據這一要求,現提出具體指導性意見如下:
一、按照統籌的要求,規劃農產品出口發展目標。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農產品出口工作。研究利用農產品出口帶動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就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和規劃,提出本地區具有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的出口農產品,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支持本地區農產品出口的支持政策。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高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質量安全問題是現階段制約我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是提高出口農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今后,應逐步實施動植物病蟲害區域化管理,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建設,切實提高動植物衛生水平;進一步推廣"公司+基地"的農產品出口經營模式,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建立自有種植、養殖基地,開展農產品和食品認證,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質量監控體系;鼓勵出口企業獲得符合進口市場要求的有機產品認證和其他國際認證,取得衛生注冊和原產地標記注冊,建立農產品種植、養殖履歷和質量可追溯體系;進一步完善出口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體系,鼓勵檢驗檢測機構取得實驗室國家認可,重點加強和完善出口優勢農產品及相關農業投入品的檢驗檢測工作,加快農業生態環境檢驗檢測中心的建設,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鼓勵企業發展深加工農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企業培育農產品出口品牌,優先支持農產品出口品牌建設;推動企業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與國內自主研發并重的方式,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農產品原產地標記注冊制度,對符合出口免檢有關規定的原產地標記保護的農產品依法優先予以免檢;對信譽良好的原產地標記保護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實行便捷通關。
四、培育一批農產品出口重點企業,加快出口農產品的行業組織建設。在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出口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的農產品出口企業;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新形勢,選擇水海、禽肉、蔬菜、水果等重點出口產品建立健全行業組織和商品協會;支持各地建立特色農產品出口行業組織;推動企業在自愿基礎上組建行業協會,實行企業自主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提高行業組織化程度,規范農產品出口秩序,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糾紛。
五、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農產品出口促進工作。逐步調整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建立以"市場多元化"為特征的全球農產品出口市場體系。在穩定和擴大日、韓、美、東盟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洲、中東、獨聯體等新興市場,努力發展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市場。鼓勵農產品企業開展國際營銷,舉行農產品推介活動;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優先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參加國際專業展覽和新市場、新產品的推銷活動;加強與國際認證認可相關組織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推進我國農產品、食品認證的國際互認工作,支持國內認證機構開展符合進口市場要求的認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加快公共信息產品的開發,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國外市場、商品、技術標準、貿易政策等各類信息,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六、完善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政策體系。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政策措施的要求,建立健全促進農產品出口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對符合信貸條件的農產品出口企業,要積極提供信貸支持;稅務部門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出口退稅新帳不欠決定,及時審批農產品的出口退稅;運用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已安排的農產品出口促進專項資金,并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使用上優先支持農產品出口。各地也要積極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扶持農產品出口企業,推動優勢農產品出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協調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農產品出口。
七、健全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增強農產品出口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加強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宣傳力度,針對農產品出口的特點和需要,研究開發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新險種;提高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扶持比例,對企業投保農產品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西部地區的保費扶持比例提高到50%,其他地區的保費扶持比例提高到40%;大力推廣出口信用保險,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參加出口信用保險,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各級商務、財政、農業、金融、稅務和檢驗檢疫部門要認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各項要求和措施,統一認識,密切配合,開拓創新,千方百計地做好農產品出口工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