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認證被形象的比喻成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企業質量管理的“體檢證”,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李克強總理提出“對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認證能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律轉為認證”。認證如此重要,企業如何才能搭上認證這艘通往成功的大船?那么,在產品上標注了“認證”字樣能獲得的是船票,還是傳票? 假“船票”,真“傳票” 某集團酒業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企業,很早就意識到了“信用證、體檢證、通行證”對產品的重要性。2014年6月,該集團就簽署了《利用認證認可手段推進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但認證屬于高技術服務,用好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反之則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風險。 葡萄酒市場中國這邊獨好。據統計,中國消費者在2016年消費了17.2億升葡萄酒,且這幾年的年增長率均在5%以上,面對如此好的市場形勢,國產葡萄酒產量卻連續4年下降。該集團酒業公司旗下的葡萄酒品牌在國內市場還是有點份額的,但如何能給葡萄酒貼上“信用證、體檢證、通行證”的標志來擴大市場份額呢?該集團作了一個大膽嘗試。為了取得三證,該集團在下屬公司生產的某中高端系列干紅葡萄酒的內外包裝上,印上了“質量標準認證、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官方認證”的字樣。“認證”字樣一出,在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同時,也吸引了職業打假人的關注。使得該集團在拿到了一張假船票的同時,也迎來了眾多真傳票。 2015年3月17日,打假人從某超市以單價每瓶375元的價格購買該集團珍藏級干紅3瓶;以單價每瓶175元的價格購買了該集團高級精選干紅2瓶;共計5件商品,價值人民幣1475元。上述商品包裝上均印有“質量標準認證、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官方認證”字樣。采購完成后,打假人隨即以政府信息公開的形式,向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連發3問。2015年4月,打假人陸續收到了3家單位的《政府信息公開答復書》,主要內容一是該集團葡萄酒技術委員會不是經過批準的認證機構,二是國家標準委管理的現行國家標準中無備案標準。 打假人在取得了3份書證后,認為其所購買的葡萄酒所宣稱的兩項認證并無任何依據,屬于虛假宣傳,將銷售企業訴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要求退一賠三,被告承擔訴訟費并支付原告誤工費1000元。2015年12月,經過法庭庭審辯論,法庭認為葡萄酒包裝上標注的“認證”字樣易使消費者產生誤解,銷售方未盡驗收義務,構成消費欺詐,支持了打假人退一賠三和由被告承擔訴訟費的請求。被告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提出上訴。終審法院認為,生產企業將內部評定的標準印刷在對外銷售的商品外包裝上,亦會使消費者在購買該產品時陷入誤解并做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銷售者對商品包裝、產品描述等表面特征未盡到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2016年4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 “自我認證”惹的禍 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作出支持退一賠三請求后。“自我認證”在職業打假人的小范圍內進行了深入討論,一些法律界人士也參與其中并積極出謀劃策。北京某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以案說法指導打假,一是可以直接起訴產品銷售者,要求撤銷買賣合同,并返還支付的相應價款。二是可以起訴產品生產企業,要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三是可以看作出“認證”決定的機構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該機構是經過合法注冊成立的組織,也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四是可以同時向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政機關進行投訴舉報,要求行政機關依法進行調查和處理。 有了法律的支持,加上“分享”這一打假行業的特點。從2016年起,全國多家法院陸續收到了打假者關于該企業葡萄酒“自我認證”的民事訴訟申請。通過對該集團酒業公司案件中相關關鍵字的檢索,截至2017年12月底,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可以查詢到的案件25起。 僅從25起案件的數量上,就已經夠該集團酒業公司焦頭爛額的了,但好在并不是所有的法院都支持打假者的請求。筆者查閱了全部25起案件的判決資料,其中支持打假人“退一賠三”請求的中級法院有北京市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未給予支持的中級法院有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未支持打假者請求的案件中,多數法理認定銷售者不構成欺詐消費的故意行為。 “帶頭大哥”的行政訴訟 針對同案同法不同罰的結果,打假群體自然不能善罷甘休。打假者的帶頭大哥,即中國第一打假人在2017年初開始展露拳腳,直接向行業主管部門國家認監委進行了投訴舉報,要求行政機關對其投訴舉報的內容進行調查處理。“大哥”認為,“自我認證”行為的違法定性成為案件處理的關鍵所在,該集團酒業公司葡萄酒的“自我認證”行為應受到《認證認可條例》的約束,其認為該集團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屬于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認證活動的行為,應予以取締,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計算和沒收違法所得。 國家認監委在收到打假人的投訴舉報后,依法對投訴的內容進行了調查,調查的關鍵也是“自我認證”行為的違法定性問題,在調查完畢后,國家認監委以書面形式進行了答復。打假人不服答復內容,隨后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行政復議,國家質檢總局經調查后決定維持國家認監委作出的調查處理結果。打假人不服行政復議結果,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按照《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2017年11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公開審理了此案,原告方,第一被告國家認監委,第二被告國家質檢總局出庭應訴,第三人該集團酒業公司未到庭。法庭經過調查、辯論,當庭未作出判決。于次月22日作出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認證的第一二三方 因為這家集團酒業公司的“自我認證”,地方質量監管部門受理投訴舉報、調解、立案,有的還被行政復議;基層司法機關受理,調解、庭審、判決,有的又進入二審、再審、再判。國務院認證認可主管部門也被復議和訴訟。此一切之源頭均在“自我認證”,但其實“自我認證”僅是認證的最基本概念之一,何為“自我認證”?這就要從認證的第一二三方談起。 認證的第一二三方是指第一方合格評定活動、第二方合格評定活動和第三方合格評定活動。這里的第一二三方有區別于法律上的第一二三方,是用于區分針對給定對象的合格評定活動。第一方合格評定活動,由提供合格評定對象的人員或組織進行的合格評定活動。第二方合格評定活動,由在合格評定對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員或組織進行的合格評定活動。例如產品的采購方或使用方,試圖信任供方管理體系的潛在顧客,或代表此類利益的組織。第三方合格評定活動,由既獨立于提供合格評定對象的人員或組織、對獨立于在對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員或組織的人員或機構進行的合格評定活動。 《認證認可條例》所調整或約束的認證行為的范圍是由認證機構進行的認證活動,即第三方合格評定活動。認證機構是指依法經批準設立,獨立從事產品、服務和管理體系符合標準、相關技術規范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并具有法人資格的證明機構。一要獨立于提供對象,二要獨立于使用對象,這就是對認證機構公正性的要求,必須要獨立。如果合格評定活動中缺乏了獨立的公正性,合格評定行為或結果就可能存在錯誤或缺陷。 在合格評定活動中,通常講“第一方證明”為“聲明”,第二方證明沒有特別的術語,即為“證明”,第三方為“認證”,以此區分第一二三方的證明活動。對第一方的聲明,即“供方的符合性聲明”,國家標準《合格評定 供方的符合性聲明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7050.1)中,3術語和定義中明確:“1.供方的符合性聲明是GB/T 27000-2006中定義的聲明,即第一方證明。”“2.為了避免與認證機構的證明混淆,不贊成、也不宜使用“自我認證”這一術語。”本案中這家集團酒業公司的“只知認證好、不學認證書”的作法,招來了訴狀連連,最終對標注了“自我認證”字樣的葡萄酒進行了處理,沒能如愿占領和擴大市場份額,反而得不償失。 檢驗檢測認證屬于高技術服務業,沒有金剛鉆哪來“信用證、體檢證、通行證”和李克強總理關于“轉為認證”的批示。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我國工業發展的“第四基”。認證通過培養質量人才、提升質量水平、傳遞質量信任,促進著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務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支撐著中國的“質量強國夢”。但中國的認證認可行業大而不強,存在著認證增值服務功能發揮不夠的情況。有些大中企業渴望認證而不懂認證,認證的含金量體現不充分;小微企業沒有嘗到認證帶來的過多的甜頭,一部分抱怨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認證對象的兩級分化嚴重,且現有認證審核技術,手段比較落后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認證認可的改革大幕已經拉開,改革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多學習、多思考的時代,愿我們共同在質量的新時代成長進步,在“質量提升行動年”中有所作為。 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