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炒菠菜 質量事件: 調查分析: 1.中毒經過 圖1 食物中毒調查組織體系 經調查,當事人XX公司主營戶外旅游用品,共有員工200余人,操作工人128人,分二班制上班。經現場調查發現,該公司自2000年8月起設置公司食堂供應員工餐,至今未取得衛生許可證,五名從業人員均未取得有效健康證明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 經溯源性調查,于5月16日,菜農朱某在自家種植的菠菜地里噴灑甲胺磷農藥,濃度約為500mg/kg,施藥后天氣晴朗,不下雨,三天后(5月20日)采摘,買給XX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攤販李某, 5月20日早上5時30分,XX公司食堂炊事員車某在該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攤販李某(另案處理)處購得菠菜25kg,下午16時左右加工后供應給本公司員工晚餐食用,晚餐時間是17時30分,夜班工人64人就餐,發病27人,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多汗、視力模糊等癥狀。27例病人中7人病情較重,住院治療,中毒病人經醫院采取催吐、輸液、阿托品和解磷定和胃粘膜保護劑等治療措施后已全部痊愈出院,未發生死亡病例。 2.流行病學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進行統計分析,并采用面對面詢問個案調查,統計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處理調查數據。 病例定義: 20日在XX公司食堂進食晚餐且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 a.全血膽堿酯酶活性指標低于正常值下限的70%; b.全血膽堿酯酶活性指標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有抽搐、意識模糊、昏迷、手舌發麻、瞳孔縮小或放大等臨床表現中的一項者; c.全血膽堿酯酶活性指標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有頭昏、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口渴、出汗、畏寒、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中的三項者。
2.1三間分布 共調查員工64人,發病27人,罹患率42.19%,其中女性41人,發病20人,罹患率 48.78%;男性23人,發病7人,罹患率30.43%,經統計學分析,性別之間罹患率無顯著差異(X2=2.03,P=0.15)。發病最大年齡40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發病年齡28.7歲。 共調查員工64人,其中一車間共有員工32 人,發病 15人,罹患率46.88 %;二車間共有員工 32 人,發病12 人,罹患率 37.50 %,經統計學分析,工作車間之間罹患率無顯著性差異(X2=0.58,P=0.49)。 從發病曲線圖分析,20日17時30分進食晚餐,19時發生首例病人,至21時出現發病高峰,23時病人急驟下降,發病曲線呈單峰型分布,提示本次中毒是共同食用原因食物在一個潛伏期內發病,符合食物中毒流行曲線。見圖2。 圖2 27例中毒病人發病曲線圖 2.2臨床表現 本次中毒病人最長潛伏期為6h,最短1.5h,中位數潛伏期為3.5h。 本次中毒病人(共27人)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惡心(92.6%)、嘔吐(77.8%)、頭暈(92.6%)、腹痛(55.6%)、乏力(66.7%)、多汗(29.6%);視力模糊(22.2%)、頭痛(25.9%),無發熱現象。見表1。 表1 中毒病人主要臨床表現頻率分布
2.3中毒餐次 從本次食物中毒發病中位潛伏期(20日21時)向前推算一個甲胺磷食物中毒常見平均潛伏期,發病時間與5月20日晚餐基本一致,因此確定5月20日晚餐為中毒餐次。 2.4中毒食物 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進食菠菜罹患率為67.5%,進食菠菜與未進食菠菜的罹患率有顯著意義(P<0.05)。結合實驗室檢驗結果,剩余菠菜中檢出甲胺磷,證實菠菜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見表2。 表2 進食不同食物罹患率分析
2.5致病因子 根據27例中毒病人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符合有機磷農藥中毒特點,實驗室檢驗在剩余菠菜及病人嘔吐物中檢出甲胺磷,結合全血膽堿酯酶活性低于正常值,判定本次食物中毒因子為甲胺磷。 2.6中毒原因 經現場檢查發現,XX公司食堂自2000年8月至2003年5月20日止,在此期間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供應員工飯菜,而且五名從業人員均未取得健康證明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從業。由于食堂從業人員缺乏食品衛生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在采購、加工、烹飪食品過程中違反《食品衛生法》有關規定,致使5月20日晚餐供應含有甲胺磷的菠菜,而造成27名員工食源性急性甲胺磷中毒。 圖3 食物菠菜的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分析 根據上述原因食物菠菜的危害因素分析,確定以下危害因素是造成本次食源性急性甲胺磷中毒的主要原因,應引以為鑒,防止類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發生: 1.菜農違規使用禁止農藥甲胺磷噴灑菠菜; 2.菠菜采摘時間三天太短,使甲胺磷大量殘留(據文獻報導,噴灑甲胺磷的蔬菜自然分解需要18天); 3.食堂采購食品原料沒有把好采購索證驗收關; 4.菠菜處理方法沒有采用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的處理方法(據文獻報導,蔬菜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沸水中浸泡1分鐘,甲胺磷殘留量分別平均消除率為32%、94%)。 3.實驗室檢驗 3.1共采集樣品7件,其中病人肛拭子3件,大便1件,嘔吐物1件,剩余生、熟菠菜各1件。經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驗結果病人的肛拭子、大便和嘔吐物中均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致病菌,基本可以排除細菌性食物中毒,但在剩余生菠菜、熟菠菜中分別檢出甲胺磷殘留量18.2mg/kg、10.0mg/kg。病人嘔吐物甲胺磷定性陽性。實驗證明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是甲胺磷。見表3。 表3 樣品檢驗結果
3.2采集27例病人血液進行膽堿酯酶活性檢驗,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結果27例病人的膽堿酯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值下限。見表4。 表4 27例病人膽堿酯酶活性檢測結果
4.調查結論 經調查,27例病人24小時內均無有機磷農藥接觸史,可排除投毒和從皮膚、呼吸道等途徑攝入甲胺磷的可能性。根據本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特有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驗結果的綜合分析,依據GB14938—94《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和WS/85-1996《食源性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的有關規定,確定這是一起由XX公司食堂無證供應含有甲胺磷的菠菜而引起27人食源性急性輕度甲胺磷中毒。 處理意見: XX公司食堂自2000年8月至 (1)予以取締; (2)銷毀剩余菠菜500克; (3)罰款二萬五千元整。 編輯:food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