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是我國食品安全的三個層次,目前食品安全的核心是化學污染 問:近些年,有機產品及綠色、無公害產品等越來越受國人青睞。有機、綠色、無公害這三種產品的區別是什么?對消費者而言,這類產品的意義何在? 杜相革: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是我國食品安全的三個層次。目前食品安全的核心是化學污染。在生產實際中,化學污染主要是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污染,表現在產品上是亞硝酸鹽和農藥殘留。無公害農產品是允許使用國家法律規定的化學合成的農藥,但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其目的是保證農產品基本安全;綠色食品生產要求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幅度為50%,產品安全程度達到中等安全水平;有機產品生產禁止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物質,包括化肥和化學農藥,從源頭上杜絕化學合成物質對產品和環境的污染,在有機產品中不得檢出任何有害物質。 對消費者而言,無公害農產品是保證基本安全,不會對人體造成急性和直接中毒;綠色食品是減農藥、減化肥的產品,對人體健康更安全;有機產品是無化學污染的產品,對保證人體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問:消費者購買時該如何分辨、選擇? 杜相革:消費者在選擇和購買上述3類安全產品時,可以通過標識的識別來確認所購買的產品類型(見圖)。 問:對消費者而言,目前有哪些消費認知及理念需要改變? 杜相革:食品或農產品安全是直接影響健康和生存的第一基本需求,在消費產品時首先是要保證不會對人體產生直接危害,其次是避免潛在的危害和影響。有害物質的累積和富集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慢性或隱性危害,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有些有害物質是無法通過清洗和加工處理得到徹底清除的,不要認為洗了、削皮就可以清除農藥殘留,應該直接購買和選擇安全程度高的產品。 有機產品認證新規的實施,迫使一些虛假產品銷聲匿跡 問:新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自去年7月1日全面實施以后,其作用如何?有機產品市場有什么變化? 杜相革:首先,規范和細化了認證的程序,保證有機產品認證的一致性;其次,嚴格了認證機構認證流程的管理,減少紕漏;建立了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同時,加大了違規操作的懲罰力度,增加了違規成本。 新版“實施規則”的實施,進一步梳理了已經認證的產品,清除了一些不合格或不規范有機產品的認證,使認證產品更加真實,增強了市場的認知程度。從數量上看,2011年7月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證書數及獲證企業數呈下降趨勢,有效證書數從10655張減少到7549張,獲證企業從7282家減少到5468家。2012年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數量明顯增加,主要是一些新的企業進入。 問:從一些調查情況看,前幾年充斥市場的“有機”產品如今許多已銷聲匿跡,有些則改頭換面,目前市場上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產品,令人心存疑惑。您認為目前相關市場還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杜相革:經過標準的完善和認證制度的進步,一些虛假的有機產品逐步退出市場,初步實現了認證產品的真實性和生產銷售產品數量的一致性。 由于有機認證制度的完善和監督力度的加大,現在有些廠家生產的產品不再標有“有機”,更多的采用一些含糊字樣,如“原生”、“生態”、“生態有機”等,脫離了有機認證。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應增強一些安全和質量意識。經過認證的產品有保障,但沒有經過認證的產品不一定不是好產品。 消費者購買菜蔬時應注重科學性 問:消費者在購買食品特別是蔬菜水果時,最擔心的是農藥殘留,怎么選擇購買安全程度高的產品呢? 杜相革:選擇蔬菜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根據季節選擇:不同的蔬菜由于生長季節不同,病蟲害發生的嚴重程度不同,使用農藥的種類和數量不一樣,在蔬菜產品中累積的農藥殘留也不一樣。因此,盡量選擇早春和晚秋病蟲害發生程度輕的季節的產品。二是根據蔬菜類型選擇:根菜(蘿卜、土豆等)安全程度高于果菜(黃瓜、西紅柿等),果菜安全程度高于葉菜(白菜、生菜、芹菜等);三是根據食用方式選擇:生食蔬菜安全要求更高,需要高溫和烹飪的蔬菜在高溫過程會分解一部分農藥殘留;四是不同蔬菜處理方式不同:洗菜時盡量不要浸泡蔬菜,而是用流水清洗干凈;對于葉菜等蔬菜加入弱堿性物質,如淘米水、小蘇打等,可中和部分表面殘留的農藥。 市場監管是政府和民間的共同責任 問:盡管工商、農業、質檢部門都負有監管責任,但目前對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等的監管仍存在一些漏洞。要堵住監管漏洞,從監管機制上應做怎樣的調整、完善? 杜相革:監管是保護消費者健康的重要工作,監管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目前,我國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的監管局限在政府行為,但市場是龐雜的,政府的監管力度是有限的,所以,應該拓展監管的部門和渠道。根據國外對有機產品的監管經驗,政府的職責是法規和制度的建設和頒布,監管是政府和民間的共同責任。所以,整體監管機制應該是政府引導,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管為主;可建立有機產品全產業鏈的行業管理組織或協會。 編輯:foodq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