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既是傳統藥,又是現代藥,中藥產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新型產業。目前整個中藥產業的產值約700個億,其中中成藥、保健品約500個億,中藥材約150個億,中藥飲片約50~60個億。我國中成藥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沒有一家企業占到10%以上市場份額。前10名企業相加僅占有整個中成藥市場的23.7%。中藥飲片生產行業集中度較中成藥行業稍高,前10名共占有68.8%的市場份額。 2 中藥產業的現狀 中藥材:我國的藥用資源總數達12807種;經營藥材1200多種,常用的藥材為600種,其中:現可以大量栽培200種,品種數占常用藥材的30%,年產量30萬噸,產量占40%~50%;其余400種為野生,品種數占常用藥材的70%,年產量40萬噸,產量占40%~50%。中藥材是中藥發展的基礎,但目前中藥材過度開發,生產管理粗放,質量不穩定,品種混亂等問題已經制約了中藥產業的發展。國家藥監局2001年2季度的藥品抽檢中,中藥材的不合格率最高,充分說明了這個現象。 中成藥:從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中成藥產業有了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0年藥品銷售收入達1750億元,其中出口額約320億元,國內藥品銷售額約1430億元,中成藥銷售額355億元,占藥品銷售總量的25%,西藥銷售額1075億,占75%。近10年來,中成藥銷售額占我國藥品總銷售額的比例由13.7%增加到25%,增幅高達75%,2001年上半年,25家中成藥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預測增長28.8%,遠遠高于其他藥類公司的盈利水平,毫無疑問,中成藥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中跑得最快的黑馬。中成藥只占整個國內藥品消費市場的1/4,說明中成藥的發展速度盡管很快,但是由于大量的外資和合資的西藥廠進入中國市場,使中成藥的發展相對滯后于西藥的發展,因此,目前的中成藥的市場空間還很大,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藥出口卻不容樂觀。中藥雖然逐漸為世界所接受,但在國際天然藥物貿易中,中國僅占其中的5%,而且基本是中藥材的貿易。中藥貿易,中成藥是附加值最高的產品。從1998年開始,中成藥的進出口貿易就開始出現了逆差,1999年第1季度,我國中成藥出口量比1998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而中成藥實際進口量卻增加了3倍。 3 中藥產業的機遇 近10多年來,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醫源性、藥源性疾病逐漸增多,化學藥品、生化藥品越來越高的研制成本,以及醫療費用的日益提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于是,人們的眼光開始轉向天然的中草藥。中藥因具有療效穩定、安全、無毒、無副作用及對一些疑難病與慢性病療效顯著的特點,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據統計,全球有70%的人接受過中醫藥治療或保健。全球天然藥物的銷售量每年以20%速度增長。 近期,美國FDA通過了《天然藥物法規指南》,該指南指出只要藥物確實有效,亦可通過FDA論證,這將使中草藥從支流的“營養食品”轉向主流的“藥品”。據統計,美國FDA放寬對中草藥銷售的限制,使得美國市場上草藥制品銷售呈明顯上升的趨勢,1997年美國草藥的銷售達37億美元,增幅為18%,到2000年以后,預計有50%的增幅。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天然藥物的貿易額每年以超過7%的速度增長。1997年,世界天然藥物的貿易額達到了200億美元。 從國家的產業政策上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將大力扶持中藥產業的發展,爭取在5年內培育20個左右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現代中藥,爭取2~3個中藥制劑正式進入國際藥品市場,到2010年,我國中藥在國際中草藥市場的市場份額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15%,這說明我國中藥產業將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傾斜,必將取得更快更大的發展。 4 發展中藥產業面臨的若干問題 根據以上狀況和發展分析,中藥產業化、工業化發展會涉及的問題很多,我在這里談3個問題,這3個問題相互關聯,相互左右。 4.1 重制劑研究與開發,輕原料生產研究。中成藥產業化發展與中藥材產業化不同步。中藥材產業化重視不夠將制約中成藥產業的發展。 總體來講,我國中成藥產業化發展的速度要比中藥材快,中成藥產業的工業化發展必將導致中藥材資源的匱乏。中藥材只有在市場上被藥材公司收購,用于藥品生產,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藥材,在這以前,是農產品,任何一個農民,無論其有無藥品知識均可生產中藥材,這顯然是不符合產業化發展的。 我們提出中藥種植應該是現代中藥生產企業的第一車間,現代中藥生產企業要深入到中藥種植產業中去。這樣,中成藥產業化與中藥材產業化就可以同步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合理布局也需要重視,藥農市場信息的缺乏導致藥材種植的盲目性,如前幾年,銀杏附加值高,銀杏種植遍地開花;這幾年丹參價升,丹參種植面積增加很快;而去年山茱萸、柴胡價升,大家來不及種植,就都跑到種植地去搶購,等等。 4.2 重產品研究與開發,輕產業化過程研究。中成藥生產工藝工程化的基礎研究水平將嚴重影響產業化發展。 我國雖然有幾千年藥材種植、炮制的歷史,但直到今天種植炮制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有的中藥飲片廠幾口大鍋,幾把鍘刀,不忍多看。加強種植和炮制的科學化研究,是中藥材產業化的基礎。 對于中成藥的產業化,我們認為生產工藝的工程化滯后將是制約產業化發展的一個瓶頸。植物藥工業水平較高的德國、日本,他們的生產工藝與我們比較也沒有太多的不同,不外乎水提醇沉、醇提水沉,德國還習慣用丙酮提取,但其工業化、工程化、自動化的程度是我們無法可比的,這也是我國許多工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所在。 4.3 重傳統、輕現代,標準化和創新不足。 中藥生產的標準化程度不高,過多的依賴于經驗。目前,我國的藥品生產企業已達6500多家,其中中藥企業1400多家,但是通過GMP標準的只有100家左右,不到10%。而且生產的中成藥中不少是仿制的,或者是單品種的重復。生產模式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這些問題導致了相應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創新不足,存在著如指標成分不明確,有效成分不穩定,重金屬含量過高,農藥殘留量較大,包裝材料差,印刷水平低,說明書不規范等許多制約發展的因素。 5 中藥企業應該怎樣做 以上所提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整個社會、企業共同長期的努力。我認為,GAP、GMP的實施和中藥現代化的探索是中藥發展的出路。 5.1 GAP和GMP是中藥現代化的基礎 中藥種植的標準化,應遵循GAP原則,GAP是1998年由歐盟最先提出的,是對藥材種植生產全過程的控制標準和程序規范,主要解決原料的集中、質量的均一和穩定性。GAP只是一個大原則,具體每味藥材,需有各自的SOP。GMP從1975年被提出來,一直是現代藥品生產與管理的基礎原則,是制藥企業規范化和標準化的基本條件。藥品生產過程是一個復雜過程,從原料進廠到藥品生產出來并經檢驗合格出廠,涉及到生產工藝及質量管理的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導致藥品質量不符合法定標準要求,因此必須在藥品生產全過程中加強管理,以防止被混藥,被污染,保證藥品質量。GMP是對藥品生產全過程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有效辦法。 5.2 GAP和GMP 在中藥的GAP和GMP中,顯然對中藥提取過程的規范化缺乏足夠的重視,我們認為,滿足符合GAP標準的藥材的種植是中藥生產的第一車間,滿足GMP標準的制劑生產是第三車間,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第一車間和第三車間,缺乏第二車間的標準,這個第二車間的標準就應該是中藥提取的管理規范。 從工藝流程角度看,提取過程涉及的工藝流程冗長而復雜,有時遠比制劑過程復雜,但提取過程對中藥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在GAP與GMP的聯系中,提取過程是其橋梁和紐帶,這一環節是中藥與化學藥不同的重點所在。它不象化學原料藥的制造過程,追求每一步的純度,中藥在提取過程中不必刻意追求純度愈高愈好,而是要求內在的物質平衡,但中藥的每個單元操作通常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數字化表達。顯然,為發展中藥產業,加速中藥現代化,加強GAP與GMP的聯系,建立中藥提取過程管理規范——GEP(Good Extracting Practice)是完全必要的,可以通過國家獨立的GEP驗收,組成一批專業的GEP企業,并通過不斷的專業化推動提取技術的發展,從而從根本上彌補中藥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和控制缺陷。 5.3 GAP與GEP 因此,GEP主要解決的問題及與GAP的關系為: 1) GEP過程不僅重視中藥的整體,更應重視個體(有效成分或部位)之間的平衡關系; 2) GEP過程的每一操作步驟都應有明確的目的,并且與制劑的質量標準有明確的關系; 3)在GEP中應該解決GAP中所不能解決的固有問題——中藥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成分; 4)在GEP中應解決GAP中存在的無法克服的問題——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量。 6 中藥的現代化要與中醫藥文化融合 中藥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一個品種、一個企業的問題,它涉及到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問題,需要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中國的中藥企業要與國際標準接軌,達到世界級的水平,要抓3方面的工作: 1)用高科技帶動產業化; 2)用中國文化推動產業發展; 3)用資本市場保證產業發展。 這3個方面的工作中,技術、標準與文化的融合尤為重要。 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中醫藥在我國歷經千年而不衰,積累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和知識底蘊,其現代化和產業化不僅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而且還是一門新興的高科技產業。目前,中國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要以新的思想開拓新的事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藥產業要快步達到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就必須進行二次革命,即進行中藥產業的高技術改造和GAP、GMP的推廣實施以及GEP的探索創新,使傳統的中藥制藥工業轉變為國民經濟支柱的高技術產業。 在此,我們殷切地希望與每一位有識之士緊密合作,主動迎接知識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給予我國中藥產業的機遇和挑戰,為民族制藥的產業化、國際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