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知識 > 專業技術

清香型大曲酒上場操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06 09:38:21 來源:互聯網

潤糝

粉碎后高粱原料在蒸料前要進行熱水潤糝,稱高溫潤糝。潤糝的目的是使高粱吸收一定量的水份,以利于糊化。原料吸取水分的速度和能力是占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溫有關。粉碎原料越細或潤料水溫越高,原料內部吸收水分就越快,越多。原料粉碎愈細,越有利于蒸煮糊化,也有利于和微生物,酶的接觸,但大曲釀造,一般發酵周期長,尤其是兩次清工藝,茬 醅中所含淀粉濃度較高,若粉碎過細,會造成升溫快,醅子發粘,容易污染雜菌缺點。故高粱粉碎度有一定要求,見前文所敘述的。因此,從提高潤料水溫著手解決原料內部多吸收水分問題。

根據資料介紹,紅糝浸泡半小時,水溫40℃,吸水率75%,水溫70℃,吸水性100%,水溫90℃吸水率170%。若不是浸泡而用桶發水潤,基本上原料吸水率與水溫升相同比例,即水溫40℃,70℃,90℃時,吸水率分別為40%,70%,90%。采用高溫潤糝吸水量大,易于糊化;高溫潤糝時,水分不僅是附著于原料淀粉顆粒的表面,而且易滲入到淀粉顆粒內部;采用高溫潤糝所產成品酒比較綿、甜。另外高粱中含有少量果膠,高溫潤糝會促進果膠酶分解果膠形成甲醇,在蒸糝時即可排除,降低成品酒中甲醇含量。

高溫潤糝是將粉碎后的高粱,加入為原料重量70-72%(對投料言)熱水水量最好一次加足。水溫夏季80-85℃,冬季90℃以上,拌均后進行堆積潤料18—20小時,這時料堆品溫上升,冬季能達42—45℃,夏季47—52℃,要求潤糧后每隔4-5小時翻堆一次,共翻堆不少于3次。如糝皮干燥,應補水2-3%(對原料比)堆體形狀呈錐形或長方形。堆積溫度不低于45℃,裝甑蒸糧前酸度不超過0.2.整個潤糧過程中不得有跑漿,結塊及出現白粉(即未潤透)現象,潤后質量要求:潤度,不淋漿,無干糝,無異味,無疙瘩,手搓成面。

水溫不足

易導致跑漿或淋漿,潤料水量一定,原料顆粒內部吸收水份相對就少,因此糖化,發酵較困難,淀粉不易被利用,影響酒質和出酒率。高粱原料中含有一些有益成分,經糖化發酵后形成一種天然獨特的酒香味成分;高粱皮殼中還含有少量單寧,經蒸煮發酵后,賦于成品酒獨特風味。經粉碎后,這些成分易隨水流失,故潤料水溫一定要達到標準,杜防淋漿。

另外,結塊,疙瘩多,這部分茬醅內,曲粉難易進入,不能被利用降低出酒率。

裝甑蒸糧

輕裝見汽壓汽,全部裝畢待園后加1%(對投料言)悶頭漿蒸糧糊化,糊化時間為90-120分鐘,不得少于90分鐘,蒸煮初期,品溫在98-99℃,加大蒸汽,溫度逐漸上升到出甑時品溫可達105℃。高粱蒸煮熟后眼觀透明發亮,手捏質地柔軟。熟而不粘,內無生心,有高粱糝香味,無異雜味。

加漿晾茬

蒸煮糊化好的高粱糝趁熱從甑中取出放至通風晾床上堆成長方形,邊潑入原料重量30-32%的漿水,潑完后立即翻茬機打一遍,堆積悶漿15-20分鐘后開鼓風機及排風扇進行通風晾茬,其間每隔10-20分鐘人工翻一遍,間隔時間以氣溫而定,溫高間隔時間長,溫低間隔時間短,通風晾至下曲溫度至。

出缸蒸餾

成熟酒醅從缸中挖出加入原料重量22-25%的輔料要求搗活不少于3次,大茬搗活用輔料谷殼占谷殼總用量的60%,二茬為40%,翻拌均勻保證酒醅無疙瘩,裝甑汽壓控制在0.03-0.04mpa。要求輕裝薄撒見潮壓汽。根據生產實踐總結“輕,松,薄,勻,平,穩,準”的裝甑操作法。以保證酒醅材料在甑桶內疏松,上汽均勻 。并且遵循“蒸汽兩小一大”,“材料兩干一濕”,緩汽蒸酒,大汽追尾的原則,即裝瓶打底時材料要干,蒸汽要小,在打底基礎上,材料可溫些(即少用輔料),蒸汽應大些,裝到最上層材料也要干,蒸汽宜小,蓋上甑蓋后緩汽蒸酒,最后大汽追尾。直至蒸盡酒精分。蒸餾操作時,控制流酒速度為3-4kg/分鐘,通過控制冷卻水的溫度(由水量大小控制),“兩高一低”即應做到酒頭略高,酒身略低,酒尾較高。達到控制流酒溫度在25-30℃,認為采用這流酒溫度既少損失酒又少跑香,并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雜質,以提高酒的產量和質量。

量質摘酒分級貯存

一般要求每甑接酒頭2-3kg,酒度在75℃以上,此酒頭單獨存放,也可回缸發酵,截取酒頭的數量應視成品酒質理而確定,截頭過多,會使成品酒中芳香物質去掉太多,使酒平淡,截頭過少,又使醛類物質過多的混入酒中,使酒味暴辣。隨酒頭后流出的酒叫酒身。其含酯量級高,酒精度隨酒醅中酒精分的減少而不斷降低。當流酒的酒度下降至30度以下時,以后流出的酒稱尾酒,尾酒必須摘取分開存放,待下次蒸餾時,回入甑桶的底鍋進行重新蒸餾,尾酒中含有大量香味物質,如乳酸乙酯。有機酸是白酒中呈口味物質,在酒尾中含量亦高于前面的餾分。因此蒸餾時,如摘尾過早,將質大量香味物質存在于酒尾中及殘存于酒糟中,以面損失了大量的香味物質。但摘尾長,酒度會低,在蒸尾酒時可以加大蒸汽量“追盡”酒醅的尾酒。保證半成酒入庫酒度在65°以上。流酒結束后,抬起排蓋,敞口排酸10-15分鐘,排酸汽壓在0.045mpa。

洗缸

各生產班組入缸前,發酵缸首先用80℃以上的熱水情況。再用0.05%的花椒水浸泡液清洗殺菌。

下曲

下曲操作應在入缸之前,大茬用曲量8-9%,二茬用曲量11-12%,加曲溫度根據經驗采用:春季20-22℃,夏季20-25℃,秋季23-25℃,冬季25-30℃。二茬加曲溫度比上述大茬加曲溫度還略高一些。加曲后立即翻拌均勻,通風吹晾至入缸溫度,并堅決杜絕入缸溫度出現陰陽現象。

入缸條件

每釀造1250kg原料需一只陶瓷缸,缸間距10~25厘米。二茬每班需9~11口缸。缸必須潔凈無菌。

水份和溫度是控制微生物活動的最重要因素,是保證正常發酵的關鍵,也是提高酒的質量的關鍵。

入缸水分

大茬控制在52-54%,二茬56-59%,控制入缸水分是發酵好的首要條件。入缸水分過低,會導致糖化發酵不完全;若水分過高,則發酵不正常;升溫猛,且酒味寡淡,不醇厚。糖化和發酵作用快,同樣發酵不徹底,出缸酒醅會發粘不疏松。

入缸溫度

大茬冬季10-15℃,春秋雨季15-20℃,夏天越低越好,應做到比自然氣溫低1-2℃,二茬入缸溫度春秋冬三季內22-28℃,夏季為18-23℃,如若入缸溫度過高,會使前發酵升溫過猛,為雜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打亂了糖化和發酵作用的協調,會使酒醅酸度過高,酒精減少。故堅持低溫入缸。

入缸酸度 大茬0.25-0.45 二茬0.60-0.80

入缸完畢

用踩粘的茬醅嚴密封缸口,二茬醅子還應拍緊,趕走室氣以利于發酵。

發酵過程管理

釀造清香型酒要中溫緩慢發酵,掌握發酵溫度前期緩升,中期能保持住一定高溫。后期緩落的所謂“前緩,中緩,后緩落”的發酵規律,就能實現生產的優質,高產,低消耗。整個發酵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前期發酵低溫入缸是正常發酵的保證。入缸溫度高,前期發酵升溫迅猛,入缸溫度過低,前期發酵會過長。發酵前緩期為5-6天,這階段應控制發酵溫度使品溫緩慢上升到20-30℃,這時微生物生長繁殖,霉菌糖化較迅速,淀粉含量急劇下降,還原糖含量迅速增加,酒茬分開始形成,酸度也增加較快。(2)中期發酵,一般移入缸后5-12天為主發酵階段,微生物生長繁殖以及發酵作用均極旺盛,淀粉含量急劇下降,酒精分顯著增加,由于酵母菌旺盛發酵抑制了產酸菌的活動,故酸度增加緩慢。這時期溫度一定要挺足,即保持一定的高溫階段,若發酵品溫過早下降過快下降則會使發酵不完全,出酒率低而酒質較次,最高溫度可達37-40℃。(3)后期發酵,這是指出缸前發酵的最后階段,此階段糖化發酵作用均很微弱,霉菌逐漸減少,酵母逐漸死亡,酒精發酵幾乎停止,酸度增加較快,溫度停止上升。這階段主要是生成酒的香味物質過程。即酯化過程。如果這階段品溫下降過快,酵母發酵過早停止,將會不利于酯化反應;如果品溫不下降,酒精分會揮分損失過多,且有害雜菌繼續繁殖生酸,便會造成產生各種有害物質,故后期發酵應做到控制溫度緩落。

要達到上述發酵規律,除入缸水分和溫度準確外,還必須做好發酵容器的保溫作用,冬季在缸蓋上加蓋保溫材料,夏季在缸周圍扎眼灌涼水。

大、二茬應分區分缸,方便管理,并做好生產過程的原始記錄。要求每月抽查1-3次酒醅發酵情況,測定其酸度,水分,糖分及酒精分等理化指標,并根據測定結果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發酵過程的正常進行。

編輯:foodnews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