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簡稱《條例》)7月1日起將施行,其中一項規定引起上海近10萬家餐飲服務單位的高度關注,那就是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違者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對于這項規定,許多市民表示認可,覺得人人都少用一些一次性餐具,能大幅減少垃圾;但也有一些人持觀望態度,認為這條規定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甚至懷疑其會步“限塑令”后塵,不僅源頭減量效果有限,反而促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銷售。現實情況到底如何?
自行取用有主動提供之嫌
一些細心的顧客注意到,很多星巴克門店已將調味吧臺上的吸管撤走,當顧客提出打包外帶時,店員也沒有主動提供一次性刀叉勺。
“這是為了配合上海相關規定而做出的調整。”星巴克華東區相關負責人說,上周,公司內部剛下發通知,要求華東區域所有門店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的刀叉勺、紙杯和濕紙巾。以刀叉勺為例,如果消費者在店內食用相關食品,默認提供不銹鋼刀叉勺;如果外帶打包食品,除非消費者主動提出,店方不主動提供。此外,公司認為在調味吧臺放置一次性餐具供顧客取用的行為,也有“主動提供”之嫌,因此索性將相關一次性餐具撤走。
根據《上海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餐飲服務單位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有4種:筷子、調羹、叉子、刀。對此,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負責人表示,該目錄中的4種一次性餐具都具有可替代性,而餐盒、飲料杯等一次性餐具在實際使用中很難替代,尤其是外賣行業,因此仍允許餐飲服務單位提供。
肯德基和麥當勞方面也明確,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做法是在門店內點餐區等醒目位置張貼告示,告知消費者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據透露,塑料勺子是上述餐飲門店消耗量較多的一次性餐具。 訂餐平臺不再默認提供餐具
實體門店要力證自己沒有“主動提供”,網絡訂餐平臺也一樣。記者在“餓了么”看到,消費者下單時,如果不需要餐具,可選擇相關選項,用支付寶付款后獲得“能量”。如跳過該選項,直接支付,系統會默認提供餐具。如此一來,餓了么或平臺上的在線商戶便構成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
對此,餓了么方面回應,將于7月1日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用戶將收到彈窗提醒,詢問是否需要餐具,并需要用戶主動確認餐具份數。
另一家網絡訂餐平臺“美團外賣”也回應稱將對平臺進行優化,以后上海地區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餐具數量”將成為提交訂單前的必選項,界面還將新增提示“應上海新條例要求:商家不得主動向您提供一次性餐具,請按需選擇餐具數量”。
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告知和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要不要一次性餐具,就能證明餐飲單位或餐飲配送單位沒有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這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商戶是被動提供”。
外賣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有消費者直言,外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后,原本含在打包費、送餐費里的餐具成本是否應扣除?對此,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均表示,這部分價格由商戶自主設定,平臺不干預。
記者詢問了環貿商場內兩家與網絡訂餐平臺有合作的餐飲單位。兩家餐飲單位均表示門店外賣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一家港式茶餐廳負責人表示,原本掛在平臺上的外賣價格中,的確含一次性餐具費用,但這部分費用主要對應的是塑料餐盒成本,隨塑料餐盒一起提供給消費者的餐具套裝(筷子、紙巾、竹簽)的成本基本忽略。因此,就算消費者只需一次性餐盒,不需要其他一次性餐具,外賣價格下降空間也很小。
上海翰鴻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瑋表示,餐飲商戶與配送單位是否會將節省下來的一次性餐具成本在餐飲與服務費里扣除,屬于商戶與配送單位自主經營行為,不能強行要求。但如果外賣費用中的確包含一次性餐具成本,應當向消費者明示并由其決定是否接受。
限制提供不如改用其他餐具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指出,這種手段和“限塑令”類似,都是通過將某種產品的使用變得“不方便”,來倒逼消費者盡可能延長相關產品使用周期,從而在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但在一次性塑料餐具領域,由于消費者長時間的“依賴”短期內難以改掉,所以單純的限制提供,而不限制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減量效果。
也有專家認為,相比限制商戶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或許鼓勵他們盡量用其他餐具來替代,效果會更好。比如,將門店內所有刀叉勺都換成可反復清洗消毒的不銹鋼材質,用可清洗餐籃代替塑料或紙碗紙杯等。還可鼓勵消費者自備可反復使用的餐具,由門店給予一定的費用減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