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按謠言傳播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食用農產品類謠言、加工食品類謠言、餐飲食品類謠言和其他類謠言。其中,食用農產品類謠言的傳播量最大,占比57%,水果類和蔬菜類占比較大;其次為加工食品類謠言,占比33%。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新趨勢
報告顯示,2018年謠言的特征是通過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分析發現,謠言主要具備“舊謠新炒”“季節性”“用癌‘站臺’”“對國外信息夸大謠傳”等特征。其中,用癌“站臺”、對國外信息夸大謠傳等成為新趨勢。造謠者經常圍繞致癌物大做文章,將可能致癌的成分與一些常用食品相關聯,混淆公眾視聽。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對國外信息的謠傳有拾頭趨勢。一些背景復雜的自媒體為牟取利益或煽動情緒,將國外報道、文章奉為謠言創作與傳播的“法寶”。公眾對國外信息的知曉程度更低,當信息的不確定性增加時,謠言可操作的空間便會很大。加之一些所謂的國外科研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看似非常“高大上”,公眾的信賴感更高。因此,這類謠言的危害性更大。 女性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謠言
對于食品安全謠言的易感人群,報告也做了分析并設計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女性較男性采信食品安全謠言程度更高;受教育程度對于食品安全謠言接受程度的影響顯著;鄉村人口較城鎮人口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謠言;中、低收入群體比高收入群體更易采信食品安全遙言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針對制造及散播食品安全謠言者,相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15人、行政拘留65人、罰款11人、封號1人、警示教育8人。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懲戒力度進一步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