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鄧俐 以“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貧困地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區域為重點,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力爭2020年完成1200萬畝建設目標,這是5月24日召開的重慶市農田建設工作會議做出的部署。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穩糧保供之基。截至2018年底,重慶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984萬畝,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制于丘陵山區占比高、地塊碎片化嚴重等資源稟賦,重慶農田建設成本高、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高標準農田僅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6.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國家藏糧于地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和脫貧攻堅,到2022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重慶將集中力量,重點在“兩區”、貧困地區和20個現代農業園所在區縣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先支持“口糧田”、制種基地建設。相關區縣要堅持集中連片、整村整鎮推進,優先選擇土地肥沃、群眾支持、交通便捷、施工方便的區域規劃建設,每個區縣要著力打造1個產業配套、設施完善、生態優美、產出高效的高標準農田項目示范區。 會議要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要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準和技術要求,實現水利化、宜機化、生態化、田園化、治理規模化、管理信息化“六化”目標。促進土地集中、耕作田面平整,梯田化率不低于90%;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地力培肥,達到高產穩產要求;改善灌排條件,實現“引水有門、分水有閘、過路有橋、運行安全、管理方便”,項目區年灌溉保證率達到75%以上;完善田間道路,實現田間道路通達度不低于90%;保障工程質量,確保總體上正常發揮效用不低于15年。 農田水利設施薄弱、農業機械化率不高是制約重慶農業穩產高產的重要因素。為補齊這兩塊短板,重慶還將加強農田大中小微水利工程設施銜接配套。今年,該市將著力推進96座水庫前期工作,新開工建設35座,并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等,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堅持“宜機化”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規劃、配套建設,重點抓好15個萬畝級整鄉整村農田宜機化整治示范區建設,加快整治“巴掌田““雞窩地”,建設適宜農機耕種的標準農田。 會議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必須堅持高標準設計、高要求管理、高水平建設,必須符合綠色生態理念,保護田園風貌,按照耕地質量與高標準農田基礎工程同步建設、田間監測體系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完善、推廣農業新技術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實施的原則,達到次田變好田、劣地變沃土、一季變多季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