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海洋大學副教授松井隆宏等團隊日前發布估算結果顯示,違法作業等違規捕撈的烏賊進口導致供應過剩和價格壓低,日本國內的漁業人員在截至2016年的26年來,或最多一年蒙受了46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的損失。該團隊認為,“除了保護水產資源外,在經濟層面也有必要加強管制”。
據日本共同社11月12日報道,違法捕撈以及未將捕撈量上報水產部門的漁業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成為問題。歐盟(EU)和美國等在進口諸多魚種時規定必須提交捕撈證明等,但日本僅限于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等部分魚種,應對措施并不充分。也有意見指出,日本進口的主要天然水產品中,違規捕撈的水產品占三成左右。
該團隊著眼于日本較多進口烏賊的泰國和越南。利用其他研究顯示的這三國違規捕撈量推測值,分析了違規卸貨上岸的烏賊進口量為零時的影響。
估算可知,由于供應量減少造成缺貨,在日本國內卸貨的烏賊價格會上漲等,1990年到2016年的卸貨額原本可以增加最少243億日元、最多469億日元。據稱,根據從三國以外的違規捕撈品進口是否存在、是否包括加工品等,金額會有所出入。
另一方面,日本國內也有鮑魚、鰻魚的走私和無申報的捕撈行為肆虐,對策滯后被視為問題。松井表示:“不僅是加強進口管制,國內也有必要引進可追溯制度等采取徹底的應對措施。”
圍繞烏賊捕撈,也接報朝鮮等漁船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違法捕撈,對日本漁船的影響受到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