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語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別人嘴里的比自己的更甜,這句話擱到歐洲的食品界竟然真的成立。近日,歐盟委員會分析了19個歐洲國家的食品,發現其中三分之一的產品有著同樣的外包裝,但是其中的產品成分及含量卻有所不同。
超市賣的可口可樂里面加的是糖還是玉米糖漿?這取決于你在哪個國家?!秶覉蟆穲蟮?,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食品報告,將歐盟19個成員國128種食物的1380個樣本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其中1/3的食品樣品有相似的外包裝,但是不同國家采用的成分也不同。不過,歐盟委員會補充說,成分不同并不意味著食品質量參差不齊。
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消費者連年抱怨自己國家的食品質量比西歐低劣。當地政府針對一些食品展開調查,發現看起來相同的食物,在不同國家采用的原料不同,例如東歐的披薩奶酪較少,或者火腿里的豬肉較少。
歐盟委員會下屬科研機構聯合研究中心(Centro Común de Investigación)在2018年11月和12月展開的調查顯示,這種食品差異并沒有呈現出地域特性,也就是說這種差異并不只存在于東歐和西歐之間,而是廣泛存在的。
此外,在進行對比研究的樣品中,9%的產品實際使用成分不同,但包裝上印的成分相同;22%實際使用的成分不同,但包裝上因的成分相似;23%在歐盟范圍內產品完全相同;27%印在包裝上的成分不同。
除成分不同以外,成分的多少也有差異。捷克和斯洛伐克出售的Clever牌草莓酸奶都含有水果,而保加利亞的版本卻添加了色素和香精;Lidl超市中的Freeway牌橙汁,濃縮汁所占比例在意大利高達20%,在西班牙和德國卻分別只有8%和3%。Lidl超市的解釋是,每個國家的監管要求不同。
歐洲消費者中心(Organización de Consumidores Europeos,簡寫:BEUC)主管Camille Perrin稱,這項調查再次證明了歐盟內部食品質量存在雙重標準,還證實了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東歐和西歐之間的問題。“很遺憾的是,消費者還不能完全從單一市場獲益,因為某些制造商正在利用這些情況。我們期待對研究結果的分析和解釋,我們需要知道成分報告中的差異是否也反映了食品質量的差異。”
早在2017年,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對食品質量的雙重標準發表了意見。“我不能接受歐洲有些地區給消費者出售比別國質量低下的食品,結果產品的外包裝和品牌都是一樣的。”現在,這個問題成為歐盟內部消費者協議討論的熱點之一,正在等待其他成員國的正式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