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 | 寧政辦發〔2016〕163號 |
---|---|---|---|
發布日期 | 2016-10-13 | 生效日期 | 2016-10-13 |
有效性狀態 | 廢止日期 | 暫無 |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http://www.nx.gov.cn/zwgk/gtwj/zcgwj/nzf/133415.htm |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國發〔2015〕49號)精神,全面營造內貿流通法治化營商環境,拉動消費需求,做強現代流通產業,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轉變發展方式,將內貿流通打造成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和推動創新創業的新平臺,助推全區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逐步建立開放的內貿流通發展體系
(一)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內貿流通市場監管。
進一步加強我區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加強經營者反壟斷審查,依法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內貿流通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探索建立后評估制度,逐步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切實做好零供關系協調工作,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關系,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二)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全區流通網絡建設。
科學制定內貿流通規劃和實施機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的原則,研究制定《寧夏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和《寧夏商業網點分級設置規范》,有效配置各種資源,進一步優化商業布局,增強商業綜合競爭力。充分發揮銀川作為全國流通節點城市的功能和作用,重點建成以銀川市為主,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為輔的全鏈條公益性農產品流通網絡以及覆蓋全區乃至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區域性農產品流通網絡。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開放融合的流通體系。
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的流通網絡。積極服務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場申報國家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鼓勵企業建設進口商品銷售網點,引導企業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推動自治區大型商業零售企業與外貿企業、國際供應商加強合作。
鼓勵物流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國內外物流企業、園區合作力度,發展多式聯運,打通海外運輸通道。支持物流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海外倉,暢通進出口貨物和跨境電商物流渠道。加大對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大型物流企業和商貿企業在寧夏設立集散分撥中心。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流通設施建設管理體系。
完善微利經營的流通設施建設保障制度。嚴格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優先保障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和家政、養老、再生資源回收等設施用地需求。建立大型商業網點建設聽證制度,統籌大型實體和網絡交易市場建設,避免盲目重復建設。
改進市場化商業設施建設引導方式。支持銀川市開展城市商業面積監測預警,探索發布銀川市流通業發展分類指導目錄,明確鼓勵和限制發展的商業業態,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三、提升內貿流通的創新驅動水平
(一)進一步強化內貿流通創新力度。
推動新興內貿流通方式創新。積極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加快內貿流通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引導電子商務企業做全產業鏈,鼓勵發展生活服務業、特色農產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專業電子商務平臺。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工程,推廣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培育多元化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服務網絡。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社區現有便民服務設施,開辟農產品流通新渠道,促進電子商務進社區。
推動傳統流通企業轉型創新。鼓勵內貿流通企業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引導各類批發市場自建網絡交易平臺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經營,推動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鼓勵物聯網等技術在倉儲系統中的應用,支持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車源、貨源和物流服務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物流社會化、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到2017年,全區支持一批傳統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建設2個-3個面向消費者的網絡購物平臺,1個-2個社區電子商務平臺,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創新。鼓勵綠色消費,支持流通企業節能降耗,制訂、推廣零售業節能環保標準。探索開展綠色產品銷售和廢棄物逆向回收渠道建設試點,引導連鎖零售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回收拆解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收舊售新、以舊換新,逐步形成低碳環保產品銷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廢棄物逆向回收的良性循環體系。
(二)進一步增強內貿流通創新的支撐措施。
完善流通企業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加大對流通創新領域的投資。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支持融資租賃、融資擔保、典當等企業創新服務產品,依法合規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積極扶持符合條件的中小內貿流通企業。
健全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創新成果交易機制,積極發展各類商貿服務交易平臺。積極推進中小商貿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內貿流通創新示范基地,切實提高對中小流通企業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推動內貿流通企業改革創新。加快發展內貿流通領域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資本和國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勵流通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能力。鼓勵有實力的物流企業開展倉單質押、動產質押、保兌倉等物流金融服務。
(三)加大內貿流通創新的保護力度。
嚴厲打擊制售侵權假冒商品行為。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知識產權維護體系。建立電子商務信用信息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信息的交換共享機制,推動信用評價,建立健全電子商務領域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推動電子商務領域應用網絡身份證,完善網店實名制,鼓勵發展社會化的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
四、增強內貿流通的保障能力
(一)進一步完善信息服務體系。
依托商務部城鄉市場監測系統,加強分析,對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及時做出判斷和快速反應。不斷強化市場信息的作用,通過“商務”網站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充分發揮報紙、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新聞媒介的輿論引導作用,更好地滿足大生產、大流通、大市場的需要。
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信息資源開放,建立政府與社會緊密互動的大數據采集機制,形成高效率的內貿流通綜合數據平臺。鼓勵流通企業開展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引導流通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推進市場拓展、精準營銷和優化服務,帶動商業模式創新。
(二)創新市場應急調控機制。
完善市場應急調控管理體系。各市、縣(區),相關部門應堅持預防為主做好經常性應對市場突發事件應急準備,認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監測預警、應急演練等工作。各市、縣(區)人民政府進一步健全和發揮本級市場供應應急指揮管理體系作用,按照自治區突發事件分級應急響應機制,強化應對本區域市場異常波動應急處置能力。自治區各有關部門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的統一指導下,協助做好全區范圍和跨市縣區域市場異常波動的應急處置工作。
健全突發事件市場應急保供預案。進一步完善自治區、市、縣(市、區)三級應急保供預案體系,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指導所屬大型商貿流通骨干企業和承儲單位分別制定企業應急保供預案,并將其納入整體預案體系,做到上下銜接、左右聯動,遇有突發事件自下而上逐級快速啟動預案,降低反應“時滯”。
完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健全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商品應急儲備體系。各地要制定出本地區應急生活必需品管理目錄,科學劃定本地政府重點儲備商品品種數量;要培育新型主體,更加注重發揮企業代儲作用,由政府入市收儲投放向支持企業臨時儲存轉變,用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保障供應。
增強市場應急保供能力。進一步加大應急商品數據庫建設,督促企業及時準確填報應急商品數據庫數據、充分挖掘應急商品數據庫功能,及時掌握相關應急商品產銷和庫存情況,保障信息傳導暢通,確保市場應急供應管理全程控制。要不斷完善各級應急調運體系,加強應急投放網絡和應急骨干企業隊伍建設,確保突發事件影響市場供應時,能夠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保障市場供應。
五、健全內貿流通制度體系
(一)加快推進內貿流通行業規則和標準體系建設。
推動內貿流通領域建立公平公正、規范有序、公開透明的行業規則。積極推進市場流通管理、城鎮商業網點規劃、保護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規范商業促銷活動、電子商務監管、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企業的交易、服務和管理行為。
建立健全流通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內貿流通標準體系。加強商貿物流、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務等重點領域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推動建立經營場所服務標準公開公示制度,倡導流通企業以標準為依據規范服務、交易和管理行為。
(二)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加強流通領域執法,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建立健全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完善受理、辦理、轉辦和督辦機制。充分發揮“兩法銜接”(即: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平臺作用,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啟動資金,實現與中央平臺的有效對接,按時報送、發布信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堅持日常監管和專項治理相結合,推進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和流通企業信息公示,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加快流通信用體系建設。
積極開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價試點工作”。著力打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信用環境,建設法制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由協會、商會等第三方組織開展的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建立商貿流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誠信檔案。
(四)構建重要商品追溯體系。
建設重要商品追溯體系??偨Y推廣銀川、吳忠肉菜追溯體系和中寧枸杞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經驗。努力探索建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中衛硒砂瓜、靈武長紅棗等寧夏地方優勢特色商品流通追溯體系,從源頭上控制我區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價值、促進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戶增加收入。
六、健全協調高效的內貿流通管理體制
(一)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明確政府職責。加強內貿流通領域全國性法律法規、戰略、規劃、政策和標準的貫徹實施,結合國家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推行內貿流通領域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內貿流通行政管理權力清單、部門責任清單等制度,公開涉及內貿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資金支持事項。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許可流程,取消涉及內貿流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
(二)完善部門間協作機制。
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商務主管部門要履行好內貿流通工作綜合統籌職責,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內貿流通領域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機制,鼓勵整合和優化內貿流通管理職責,加強對電子商務、商貿物流、農產品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規劃和政策的統籌協調。
(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
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落實支持和鼓勵內貿流通領域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加快發展,提升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其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與行業商協會的新型合作關系,理清政府、社會、市場三者關系,提倡政府向行業商協會購買服務,鼓勵行業商協會參與相關行業立法、行業規劃、行業標準制定以及行業數據統計等事務。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進一步落實責任,加強協調,形成合力,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切實加快我區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步伐。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