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時節,一盤鮮嫩可口的小白菜成為百姓餐桌上常見的一道美味。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養胃通腸——關于這顆小白菜,你還了解它多少?是誰人種植,產地在哪,是否使用農藥……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要獲得這些答案則變得簡單而快捷。在北京某商超蔬菜銷售區,記者用手機微信,對準小白菜包裝盒上的追溯編碼掃一掃,其產地、基地負責人、生產管理標準、農殘檢測等信息隨即映入眼簾。 按圖索驥,記者來到了這棵小白菜的生產基地——北京小湯山特菜大觀園。在這里,目睹了小白菜從種植中的田間管理,到加工包裝配送,再到銷售追溯的全程數字化之旅。 “通過生產管理、溫室管家兩套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主體的系統對蔬菜的生產環節進行管控。”蔬菜大棚里,基地技術員秦晨光點開手機上的APP說,根據市場對小白菜的需求量簽訂基地合同,基地和農戶簽訂產量合同,農戶據此安排種植計劃,做到按需定產,智能排產。 進入種植階段后,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農戶在技術員的幫助下可以用手機在田間實時記錄定植檔案、投入品使用情況,對小白菜生長的全過程進行記錄和管理。系統還具有農藥安全間隔期預警功能,安全間隔期內采收系統會自動報警。 從小白菜采收,到入庫、出庫、加工貼標,始終記錄其種植時的大棚編號,以該編號作為追溯的依據,對產品進行全程監管。在物流環節,系統對蔬菜運輸進行全程管控,包括車輛軌跡、車廂溫度、車輛開關門監控等。最后這棵小白菜被送入商超供人們選購。 “‘互聯網+’農業給企業、農戶和消費者帶來的是共贏。”北京天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源說,它將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結起來,使信息更透明,增強彼此信任,從而促進消費。同時監督生產者,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召回產品,追究責任,促進安全生產。 這家產品覆蓋京城近150家商超的農產品生產企業,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設。10年間,天安信息化建設累計投入1200萬元,通過信息化管理開源節流,累計增收5000萬元。如今,在供應鏈管理上實現了全面的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貫穿于企業內部、上游的合作社、農民以及下游的商超、社區和消費者。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在林源看來,通過“互聯網+”,天安農業發生了4個變化——管得更遠:生產供應和客戶管理實現遠程即時,提高覆蓋半徑,由北京走向全國;管得更多:品類、基地、農戶、客戶可以無限擴展,帶動更多農民致富;管得更順:業務流程更加流暢,管理更加規范,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管得更準:通過數據分析,計劃生產,降低農戶風險,促進科學決策。 “互聯網+”為農業投資和消費提供了新的空間,也為企業提供了創造創新的機會。已實現全程信息化的天安農業,將其未來發展的方向仍然定位在“互聯網+”上。林源表示,準備搭建信息化基地,布設無線網,讓生產農戶免費使用,以更好地調動農戶積極性。編輯:food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