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食品工業通過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和不斷創新,實現跳躍式發展。全省食品工業產值從1980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超過1530億元,增長近100倍,年均增長速度250%,遠超1980年前9.8%增長速度。形成了蔬菜、糖和茶的產業結構,經濟總量在全省工業中排名第3,僅次于煙草和電力,成為云南省工業經濟支柱性產業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能。
1980年,云南省具有規模的食品工業產業為22個,到2018年已擁有45個;主要產品產量(除面粉、大米外)從幾倍到幾十倍增長,充分滿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據統計,1980年,全省生產原鹽23.91萬噸,糖16.87萬噸,罐頭0.23萬噸,啤酒0.37萬升,酒精0.6萬噸,白酒1.1萬噸,乳制品1.925萬噸,食用植物油4.028萬噸,面粉20.02萬噸,大米32.13萬噸。2017年,全省生產原鹽148.49萬噸,是1980年的6.2倍;糖227.13萬噸,是1980年的13.5倍;罐頭3.0203萬噸,是1980年的13.13倍;啤酒98005.75萬升,是1980年的264倍;酒精19.18萬噸,是1980年的31.97倍;白酒11.3萬噸,是1980年的10.27倍;乳制品63.22萬噸,是1980年的32.8倍;食用植物油54.8443萬噸,是1980年的13.6倍;面粉22.0萬噸,比1980年增長10%;大米16.8萬噸,比1980年下降47.7%。1980年,云南省食品工業總產值15.78億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24.05%。1952—1980年累計食品工業總產值175億元,28年平均增長速度9.8%,占累計工業總產值23%。2018年,全省食品工業產值1530億元,占當年全省工業總產值11.75%,1980—2018年的平均增長速度250%。
其中,1983年全省食品工業實現稅利2.6554億元(不包括煙草),占全省財政收入的15.98%。2018年全省食品工業實現利稅123.71億元,占全省工業利稅5.8%,是1983年的46.6倍,年均增長130.25%。同時,1980年全省食品工業固定資產約5億元,2017年全省食品工業固定資產已達到555.5億元,是1980年的111倍。1952—1980年累計食品工業投資4.4億元,2017年全省食品工業實際投資20.17億元,是前28年累計投資的4.58倍。
云南省食品行業協會會長郭福生介紹,食品工業是農業的繼續和延伸。經過40年的發展,2018年云南省食品工業產值達到153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17%,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1:0.4,比1980年的1:0.19翻了一倍。食品工業對農業產品的轉化率有了極大提高,食品工業整體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到2017年,初級農副食品加工產值比1980年時降低11.82%,表明食品工業的深加工和制造有了數量級的提高,食品工業技術水和裝備水平達到新高度。
改革開放40年來,云南省食品工業在不斷自我完善和升級后,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快。2018年全省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2552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額2000萬元)1024個,企業平均資產1.13億元,是1980年企業平均資產31.8萬元的355倍。
1980年,云南省食品工業組織結構為以國有為主、大集體為輔的所有制形式,生產經營實行計劃體制,財務實行統收統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幾次體制改革,全省食品工業轉化為以股份制、個體制、私有制、外資合作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新體制的建立,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前,云南省食品工業工業化水平很低,生產多以手工和半機械化為主,工業化只是一種目標。改革開放后,通過體制改革,投資的擴大,外資的引進,政府政策的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全行業工業化水平顯著提高,跨入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導向的發展進程。生產自動化已成為企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先進企業還使用智能化機器人。其中,大型乳企昆明伊利公司、雪蘭公司液體奶生產線實現計算機數據控制,引進世界先進利樂設備,對原料、過程和物流實現全過程信息追溯,包裝應用國內先進智能機器人;昆明雙匯公司全套進口德國、法國自動化裝備,參數采用計算機控制,包裝應用了智能化機器人;云腿月餅采用包餡成型機,生產進入流水線自動化制造,參數應用在線控制。
郭福生表示,無論食企數量還是發展規模,云南與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差距。另外,在招商引資方面存在同質化現象,未來應多引進差異化食品品牌形成互補,創造更好的招商環境。此外,云南省食業技術力量與時代要求仍不匹配,仍要不斷加強技術人才培養,在解決自動化基礎上降低勞動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