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程琦5月24日報道:2017年6月,上海在全國率先試水了小餐飲備案制,探索將群眾有需求,自身又渴望規范經營的小餐飲轉為“正規軍”。如今,兩年過去了,試行辦法也進入了“倒計時”,未來的小餐飲將何去何從?記者近日獲悉,即將實施的《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草案)》已經公開征求意見。不過,相比于試行辦法,記者注意到,管理辦法草案中提出,經臨時備案的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將禁止網絡食品經營行為,這也就意味著,今后“小餐飲備案提供者”將禁止上外賣平臺。
經營者陳立是小餐飲備案制度的受益者,他在普陀區武威東路開了一家重慶雞公煲店鋪,但由于店鋪位置離居民區太近的原因,一直辦不下來食品經營許可。2017年上海針對房屋屬性、油煙擾民、消防安全等原因,無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因此才未納入到政府監管范圍的小餐飲實行備案納管,出臺了《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試行)》。
根據試行辦法,獲得備案必須滿足3個基本條件:群眾有需求且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有固定經營場所、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衛生要求。條件完全達標的陳立“重慶雞公煲”,就成了2017年備案制實施后,首批備案的店鋪之一。“從此我們店再也不是‘黑戶’了。”陳立驕傲地說。
陳立經營的重慶雞公煲面積不小,達110多平方米,每天堂吃人滿滿當當不說,他還給自己上了“夾板”,生意做到了要求規格更好的“網絡訂餐”平臺。根據試行辦法,經臨時備案的小型餐飲提供者可以從事網絡訂餐。但是,應當符合與其網上經營供應量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加工條件,并且還要符合《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對于網絡食品經營的有關要求。
“這對我和我的小伙伴來說,也不是難事。”陳立告訴記者,在員工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堂吃、外賣已經各占地店鋪營業額銷售的一半。“來我們這里的都是老客戶,外賣叫得久了,有時候他們一下單,電話再一打來,聽聲音我們就知道是誰。”
“湘之味”的經營者肖嬌同樣也是“小餐飲備案制”的受益者。她坦言,有了備案,生意越做越好了,腰桿也越挺直了。“目前,餐廳員工發展到了12個,營業收入堂食每天6000元,外賣每天3000元左右的規模。”
按照規定,小餐飲備案試行辦法試行兩年,截至今年6月底,該辦法即將廢止,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草案)》,目前已經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不過,記者在草案中發現,與試行辦法最大的不同是,經臨時備案的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將禁止網絡食品經營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征求意見通過,陳立、肖嬌們的店鋪將再也無法“送外賣”了,小餐飲備案提供者送外賣將成為“禁止項”。
此消息一出,小餐飲備案者們幾家歡喜,幾家愁。陳立表示,這對于他影響并不大。他告訴記者,運營兩年多,他們已經積極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修改了煙道,屆時小餐飲備案到期后,重慶雞公煲店將有望拿到食品經營許可,還是可以上網絡訂餐平臺,送外賣。
對于肖嬌而言,卻沒辦法“坦然處之”。她表示,店鋪是由于房屋屬性問題,只有小產證,沒有大產證,才辦不出食品許可證的,并且整條街的門面都是小餐飲備案。“如果一旦禁止上外面平臺,營業收入就會下降1/3。這對我們影響還是蠻大的。”
據了解,目前上海有8000多家小餐飲備案商戶,占上海整體餐飲經營者數量比重并不高。事實上,上海的管理者一直對如何規范餐飲管理非常上心,“小餐飲備案制”一經推出,不僅收獲了輿論好評,而且被普遍寄予厚望。有業內人士就指出,網上從事餐飲經營許可要求非常高,加強對“小餐飲備案提供者”的監管,也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公共安全的風險,保證市民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不過,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金瑞也提出,在小餐飲備案經營者中,不乏周邊群眾需求大且口碑良好的餐飲店,他們一方面服務本地社區群眾,給上班族、行動不便的老人、暑假在家的孩子等提供送餐便利,另一方面小餐飲商戶也可以借助網絡銷售提升一點經營效果。
劉金瑞認為,上海8000多家小餐飲備案商戶,量雖然不大,但是確實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溫度,一座城市的煙火氣。 問卷:上海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將禁止網絡食品經營,你怎么看?
A.保護舌尖上的安全,小餐飲上訂餐平臺應該嚴格監管
B.“小餐飲備案提供者”已經備案納管,應該一視同仁
C.每家小餐飲情況不同,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