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受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委托,中國工商出版社《市場監督管理》(半月刊)組織召開了“推進網絡交易規范及《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專題研討會。網監司相關負責人、網規處相關人員、部分地方網監處負責人、消協代表,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平臺內經營者代表參會。
這次會議的召開時值《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期間,針對用戶信息征集、數據報送、網絡交易經營者信用監管等大家廣泛關注的問題,與會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問題、提供了建議,會議現場討論廣泛而深入。
網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網絡交易迅猛發展,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矛盾,這些矛盾或沖突需要依靠法制去解決,有良法才能有善治,這也是制定這部規章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認為,這部規章的征求意見稿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為《電子商務法》的落地做了一些具體化的安排,但由于部門權限,主要對涉及市場監管部門有關的事項進行規定,所以對其中有些內容應客觀來理解。
社科院法學所副所長周漢華結合國際影響力談到未來的政府治理就是數據的治理,在這個非常新的領域中,用合適的方法建立起治理的體系很重要,因此規章的制定一定要著眼長遠來考慮。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呂來明表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的制定應該定位于《電子商務法》的細化和可操作,要本著三個原則于法有據、便于監管、有所創新。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樊勇博士認為規章應該充分考慮到執法人員的需求,具體條款還應再細化標準。
來自地方網監部門的代表們更多從網絡監管實踐的角度提出了問題和建議。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監處處長李崧提出經營場所等概念還需明確,以確定社交媒體平臺等之上經營者的屬性。針對用戶評價不得刪除的規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網監處處長金翔認為應對用戶評價加以區分,剔除惡意誹謗等評價。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網監處處長陳秋香表示,應針對網絡監管的各環節形成制度閉環,才有利于基層的網監工作開展。來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網監處的靖雅茗建議當網絡經營者改變原始的收集和使用情形時,應再次告知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部主任陳劍提供了消協組織去年底進行的調查的部分數據,顯示假冒、好評返現、大數據殺熟等都是消費者認為電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她認為這些數據充分反映出消費者對規章的需求、對《電子商務法》落地的需求。
兩位平臺內經營者代表不約而同談到了職業差評師、職業打假人對經營者帶來的影響,希望在相關條款的制定中充分考慮這些情況。
網規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起草出臺這部規章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充分平衡不同主體之間的訴求,既要保護經營者、平臺,也要保護消費者,還得利于基層一線的監管執法,因此立法中最突出的困難在于如何平衡各方訴求、尋找其中的最大公約數,希望最終能通過大家的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