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研究討論特殊食品領域面臨的機遇、責任與挑戰,深化特殊食品政策制度的認知與理解,對促進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發展、公眾健康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國家在吃的問題上,應該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解決了13.7億人吃得飽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吃得好的問題,現在正在解決吃得健康的問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給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找準了定位,設定了目標,并賦予了新的責任。就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而言,糧食安全是基礎,食品安全是保障,食品的健康與營養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在實現目標的征程中,作為適用于老、幼、病、患人群的特殊食品,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特殊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屬性,但針對特殊人群,則具有特殊用途。其原料主要取自天然動植物或微生物,采用加工技術生產,能夠提供全部或必要營養支持,能夠起到調節人體機能、有益人體健康的作用。換句話說,健康食品形似普通食品,但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嬰幼兒食用,有助于獲得全部營養;健康亞健康人群食用,具有養生保健作用;患者食用,具有醫療輔助作用。因此,特殊食品在我們一生中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價值和作用。
在推動食品企業健康轉型,助力特殊食品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堅守安全的底線。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食品產業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的整體形勢已趨穩向好,但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仍不容小覷。尤其是特殊食品關系到特殊人群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必須格外重視,須臾不能放松。這需要監管部門、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各方共同努力。
對未來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發展,筆者提出四點思考和建議:
一是明確科學技術是保障特殊食品產業發展的基礎,盡快構建國家特殊食品科學技術創新體系。綜觀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的發展歷程,科學技術始終影響著產業發展的質量、規模、速度等。因此,提高我國特殊食品產業科技創新和研發的能力及水平是一個不容回避也無法回避的課題。作為新興朝陽產業,技術創新是保障特殊食品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國家可以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向企業化方向轉制,促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特殊食品技術開發體系。
二是建立科學穩定的管理政策。由于特殊食品直接作用于人體并與健康、生命息息相關,因此政府嚴格的安全性管制是公眾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應盡的職責。從產業發展的要求看,重點是要提高管制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和確定性,減少或避免政策制度調整頻繁、銜接不當的現象。當前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管理重點就是做好產業政策、標準政策、監管政策的配合與銜接,發揮政策的整合效應,既提高特殊食品的安全性,又促進我國特殊食品產業健康、科學、快速、持續的發展。
三是充分發揮我國資源優勢和傳統優勢。我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食材資源,有食療食補養生的傳統文化,市場需求也很大,完全可以開發出許多附加值高的健康產品。因此,我們要深刻領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傳承和弘揚我國藥食同源的飲食養生文化,融匯現代醫學營養學理論,吸納先進健康食品生產技術,打造更多具有我國飲食文化特色、人民群眾歡迎的特殊食品。
四是加強特殊食品科普宣傳教育,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由于特殊食品的特殊屬性,消費者在選擇中面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也讓不法商人有機可乘,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因此,包括監管部門、行業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力量,應利用掌握的信息和宣傳渠道,向公眾普及特殊食品相關知識。這對特殊食品消費和產業良性發展至關重要。例如通過編制教育材料,向消費者介紹營養知識、功能成分的作用等,幫助消費者識別和選擇適合的保健食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根據孫寶國院士在2018中國特殊食品合作發展會議上的發言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