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消費升級時代,食品行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轉型。追求自然、健康、綠色、便捷成為食品產業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裝、加工技術的創新正在帶來全新的食品體驗。未來產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新風尚?消費者在追求品質消費的同時,如何避開雷區?為幫助網友透過現象觀察食品產業本質,新華網食品頻道特別推出“一周食品觀察”欄目,希望通過梳理產業新聞,分析解讀產業現象,提供最具價值資訊,服務百姓生活。
新華網北京7月15日電 上周(7月8日-7月14日)食用農產品價格呈上升趨勢。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12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和“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分別為111.74和113.20,較7月8日上升0.97個點和1.14個點。7月12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牛肉、羊肉、雞蛋的平均價格依次為23.27元/公斤、61.24元/公斤、62.43元/公斤和9.15元/公斤。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和6種水果的平均價格分別為4.17元/公斤和8.23元/公斤。
近期,全國菜價止跌反彈或因近期南方地區遭受暴雨洪澇,北方地區干燥炎熱,影響了蔬菜的生長、運輸和儲存等狀況。在眾多蔬菜品類中,洋蔥價格波動幅度較為明顯。數據顯示,在北京新發地市場,上周的洋蔥批發價周環比大漲16.13%,年同比甚至暴漲125%。供不應求是洋蔥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遼寧、甘肅早熟洋蔥在下周集中大量上市,供應面緊張局面會得以緩解。
觀察周內,第十屆中國奶業大會·2019中國奶業白皮書發布暨“一帶一路”奶業論壇在天津舉行。中國奶業協會在當天發布的《中國的奶業》白皮書中提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牛奶產量僅為20萬噸,人均牛奶占有量約0.4千克。在2018年,全國牛奶產量達到了3075萬噸,是1949年的154倍,人均奶類消費量達到34.3千克。長期以來,人們對奶制品的消費需求不斷上升,我國奶業發展顯示出巨大潛力。
牛奶、酸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人們獲取營養的重要來源,但這類食品的保質期限通常較短。如何處理臨期食品是觀察周內的人們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當下許多超市、市場、食品店為保證消費者購買到最新鮮的食物,會將臨期食物直接丟棄。在這些被丟棄的食物中,有不少還保留著較高的品質和口味,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在國外,超市通常設有“臨期食品專柜”,所售食品在價格方面有較大的折扣,既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安全的食物來源,也能省去商家回收處理臨期食品的成本,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此外,還有一些商家將臨期食物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們,發揮出了食物最大的社會效益。妥善處置臨期食物是減少食物浪費的重要環節,當下應培養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正確認知。
觀察州內,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發現蜂產品、食用農產品、水果制品、糕點4類食品5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問題。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相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
近幾年,飲食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關于飲用水,不少人認為反復沸騰的“千滾水”、放了一晚上的“隔夜水”會致癌,其原因在于懷疑這兩種水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可能有致癌的風險。為解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了千滾水、隔夜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及其變化,結果顯示,“千滾水”“隔夜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與操作之前并無明顯區別,這也說明了這兩種水并不會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