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6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傳統中餐館日漸式微是眾所皆知的趨勢,相比起華人聚居的紐約,外州中餐館近兩年更是數量大為減少,曾經月營業額2萬美元的餐館可以賣8萬美元,如今只要能賣掉便是幸運了,賣不出去的業主只好干脆把店關掉。 在新澤西Bergen County 一個購物中心里經營中餐館的鄭先生,今年年初打出餐館轉讓廣告,一個月過去了卻沒有賣掉,雖然有人來詢問,但都沒成交。 鄭先生籍貫福建,來美國40年,先在其他餐館送外賣,后來自己開店,這家餐廳開了26年,生意一直都不錯,房租全包是3700美元,包括垃圾費、管理費、地稅在內。 “靠近紐約,地點很旺,從法拉盛開車過來如果不堵車是40分鐘,我是這里唯一一家中餐外賣,無送餐,無競爭,條件很好。”他說,但至今還沒脫手。 他感到失望,不過也了解當前中餐館的處境,他說,“現在外賣店不好賣,老一代差不多都退休,年輕人不想做外賣,5-6年前,一拿出去就能賣掉,甚至2-3年前也比較好賣,以前營業額1萬美元的店,可以賣4萬美元,現在只要有人感興趣就很好了。” 從業者退休無人接班 鄭先生正是屬于準備退休的中餐從業者,他表示,自己60歲左右,身體也不太好,兩個孩子都是美國出生,大學畢業后都到美國公司工作,他們都對經營餐館不感興趣。 剛開店時生意很火,鄭先生請了3人接單和算錢,后面廚房有4個工人,現在只剩下他和太太在打理。其原因有三:一是餐廳機械化,需要的人工減少,二是顧客少,生意清淡,三是請工難。 鄭先生說,“以前是手工切肉,現在機器代替,省很多人力,利潤也提高了,但因為顧客減少,生意差一些。原因可能是外賣中餐正在被淘汰,美國人吃太久了有些厭倦。” 中餐業太累且利潤低 在俄亥俄州經營一家堂吃中餐館的一位業主,也正在登餐館轉讓廣告,但一段時間過去了也無人問津。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主表示,他還沒到退休年齡,想轉行做其他行業,做中餐館實在太累。 “現在年輕人不做這一行,太累,時間太長,而且我們中國人做餐館,把價錢壓得很低,大家沒利潤。”他說。 這家餐廳設有堂吃、外賣和酒吧,之前是香港華人開的餐館,現任業主接手后主打廣東菜,加起來有33年歷史,有些客人從小孩吃到了中年。 業主說:“我感覺這一兩年,中餐館生意不好,美國人來吃飯的次數少了,花的錢也少了。” 他說,“現在做中餐館很低潮,聽老一輩華僑說,中餐館生意最好是70和80年代,現在美國人對中餐失去了興趣。有些中餐館衛生搞得不好,英文不好,聽不懂顧客投訴,顧客到社交媒體寫評論,也給中餐館帶來負面影響。” 雖然是中餐廳,但除了業主夫妻外,這家餐廳所有雇員都不是華人。業主說:“從企臺、打包到廚房,我都請老外。請美國人已經有7-8年了,以前請中國人,現在不好請,中國人不愿意到外州去,人工越來越貴,而且移民局查得嚴,沒有身份的人不敢到外州,怕被查,我們也不敢請沒身份的人。我請老外每周發一次支票,反而簡單。” 外州中餐館一直在提薪,但還是難以請到中國人。業主說:“請中國炒鍋很貴,薪水要4000美元,他一不開心就不做了,以前是求餐館請他,現在是餐館老板請不到人。” 業主說,他有個朋友也準備賣掉餐館,他的餐館能賣就賣,不能賣就減少開業時間,以后可能一周開業5天。 他也不希望下一代繼續開中餐館:“我兩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我對他們說,我不留餐館給你們,我不想我小孩像我那么辛苦,你們去念書,念不成書也不要回來做餐館,人家休假我干活,這種生活太累。” 全美中餐廳大量減少 美國華人餐飲業協會會長陳鍵榕說,外賣中餐館減少有多個原因:從業者年紀大了想退休,下一代不做了,餐館賣不掉就關掉算了,也有碰到合同到期就關了;而年輕人開日餐、拉面店,從事其他行業更賺錢,傳統中餐又累又煩,利潤又不高,現在沒人進入這一行。 他指出,全美中餐廳大約有5-6萬家,現在大約減少了一萬家。近年來其他行業搶去中餐館的人力資源,如指甲店、洗衣店、護理行業,還有很多人去開出租車,如Uber。 “外州的中餐館很難請到人,炒鍋的月薪3900美元,有時候都請不到人,現在是打工者的天下,老板要敬你三分。”陳鍵榕說。 陳鍵榕認為,傳統中餐萎縮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現在還有華人開餐館,但不是傳統中餐館,例如有個福州人團隊在北卡州一下子開了10多家手抓海鮮店,這種店不一定要請中國人,請當地美國人當企臺和廚房工人都可以,還有人做中央廚房,把半成品賣給餐館。 陳鍵榕指出,現在紐約有亞洲餐廳、泰國餐廳,甚至有墨西哥餐廳是中國人在經營,墨西哥餐又簡單利潤又高,中餐太復雜。不需聘用華人的中餐館,或者華人開其他國家風味的餐廳,正在形成新的潮流。 |